腹結穴:理腸調氣的穴位
位置:
下腹部,肚臍下方1.3寸,距前正中線4寸。位於任脈旁,約當臍中與髂前上棘連線的外1/3折點。


解剖:
肌肉: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
神經:第十一肋間神經
血管:肋間動、靜脈
功效:
– 調理腸胃,緩解腹痛、腹瀉、便秘等症狀
– 緩解繞臍痛、上衝搶心、腹寒瀉利、咳逆、疝痛、善驚恐等症狀
– 現代醫學多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取穴方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
配穴:
痛搶心:腹結、行間
注意事項:
不可深刺,避免損傷腹腔內器官。
相關穴位:
穴位名稱 | 位置 | 功效 |
---|---|---|
府舍 | 肚臍下方 | 調理腸胃、安神 |
大橫 | 肚臍上方 | 調理腸胃、緩解腹痛 |
中極 | 肚臍下方 | 調理腸胃、補氣固陽 |
關元 | 肚臍下方 | 壯陽補腎、調經益氣 |
經絡:
足太陰脾經
穴位歌訣:
腹結肚臍下,脾經氣血聚。
調氣理腸胃,緩解繞臍痛。
腹結穴:奇經八脈上的重要穴位
腹結穴是任脈上的重要穴位,位於腹部正中線上,臍下一寸半處。它與足厥陰肝經和足陽明胃經相交會,因此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
腹結穴的位置與取穴方法
位置 | 取穴方法 |
---|---|
腹正中線上,臍下一寸半 | 正坐或仰卧,以一橫指量取臍下一寸半處,按壓即可找到本穴。 |
腹結穴的作用與功效
腹結穴具有以下作用與功效:
- 疏肝理氣:可緩解抑鬱、胸悶、脅痛等因肝氣鬱滯引起的不適。
- 健脾和胃:可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因脾胃虛弱引起的不適。
- 止痛:可緩解胃痛、腹痛等疼痛症狀。
- 通經調帶:可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
- 安神:可緩解失眠、心悸等神經系統失調的症狀。
腹結穴的配伍與應用
腹結穴可與其他穴位配伍使用,以增強其功效。
- 疏肝理氣:搭配太衝穴、行間穴。
- 健脾和胃:搭配中脘穴、合谷穴。
- 止痛:搭配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 通經調帶:搭配關元穴、三陰交穴。
- 安神:搭配神門穴、內關穴。
按摩腹結穴的方法
按摩腹結穴可採用以下方法:
- 孕婦及有腹腔疾患者應謹慎使用。
- 按摩腹結穴時,不可過度用力,以免引起不適。
- 艾灸腹結穴時,艾條距離皮膚約3-5釐米,以免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