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需警惕深部靜脈栓塞和肺栓塞
懷孕後期,因子宮體積擴大壓迫下腔靜脈,導致下肢靜脈迴流受阻,易形成血栓。當血栓形成,腿部腫脹加劇且伴有痠痛,可能是發生了深部靜脈栓塞。
如果深部靜脈栓塞的血塊脱落進入肺動脈,就會造成致命性的肺栓塞。右心室因肺動脈阻塞而無法有效運作,導致右心衰竭;另一方面,肺部無法進行氣體交換,導致全身缺氧。


預防孕期深部靜脈栓塞和肺栓塞,建議採用左側卧睡姿,避免壓迫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影響。同時,孕婦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喝水、避免過量攝取鹽分、抬高下肢、適度運動、穿著孕婦緊身衣物等。
出現異常腳部腫脹、伴隨痠痛等症狀時,孕婦應盡早就醫。以下提供相關症狀的表格彙整:
症狀 | 原因 |
---|---|
雙腳同時腫脹 | 一般水腫,抬腿改善 |
單腳較另一腳不適,腫脹感不同 | 深部靜脈栓塞 |
腳部腫脹伴隨痠痛 | 深部靜脈栓塞 |
血栓脱落堵塞肺動脈 | 肺栓塞 |
右心室無法有效跳動 | 右心衰竭 |
全身缺氧 | 肺栓塞 |
下腔靜脈孕婦:妊娠期間的常見併發症
下腔靜脈孕婦在孕期中是一個常見但嚴重的並發症,需要適時的診斷和治療。本文將探討下腔靜脈孕婦的定義、病因、症狀、診斷、預防和治療方法,以提高醫護人員和孕婦對這一併發症的認識和管理能力。
定義
下腔靜脈孕婦是指懷孕期間子宮擴大,壓迫下腔靜脈(位於脊椎右側的主要血管),導致靜脈迴流受阻,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和體徵。
病因
下腔靜脈孕婦的主要病因是:
病因 | 描述 |
---|---|
子宮擴大 | 妊娠期間,子宮逐漸擴大,會壓迫下腔靜脈。 |
胎兒位置 | 如果胎兒臀位或橫卧,可能會加劇對下腔靜脈的壓迫。 |
羊水過多 | 過量的羊水會增加子宮體積和對下腔靜脈的壓力。 |
多胞胎懷孕 | 懷有多個胎兒時,子宮體積也會增大,導致下腔靜脈受壓。 |
盆腔腫瘤 | 懷孕期間盆腔存在腫瘤或纖維瘤等異常組織,也會壓迫下腔靜脈。 |
症狀
下腔靜脈孕婦的常見症狀包括:
- 胸悶、呼吸困難
- 背部或腹部疼痛
- 下肢腫脹、抽筋或水腫
- 頭暈或暈厥
- 腹膜後異常血管周邊神經徵象
- 胎動減少
診斷
下腔靜脈孕婦的診斷通常基於病史和體格檢查,必要時可輔助影像學檢查:
檢查項目 | 目的 |
---|---|
腹部聽診 | 檢查胎心音,評估胎兒安危。 |
腹部超音波 | 確認子宮和胎兒的位置,評估下腔靜脈是否受壓。 |
胸腔 X 光 | 排除胸腔積液或肺部出血等其他併發症。 |
磁振靜脈攝影 (MRV) | 準確評估下腔靜脈的壓迫程度。 |
表格:下腔靜脈孕婦的診斷特徵
特徵 | 描述 |
---|---|
病史 | 漸進性下肢水腫、背痛或胸悶,特別是在仰卧時 |
體格檢查 | 腹膜後異常血管周邊神經徵象(例如下腹神經根痛或腹主動脈旁症候羣)、胸部心雜音 |
超音波特徵 | 子宮增大壓迫下腔靜脈 |
MRV 表現 | 下腔靜脈 попере徑縮小,或靜脈流速減少 |
其他併發症 | 胸腔積液、肺出血、腹腔靜脈阻塞、腎功能衰竭 |
預防
雖然無法完全預防下腔靜脈孕婦,但以下措施有助於降低風險:
- 避免仰卧懷孕後期應儘量左側卧,以減輕對下腔靜脈的壓迫。
- 抬高下肢懷孕期間多抬起雙腿,促進靜脈血液迴流。
- 穿戴彈性襪彈性襪可幫助預防和治療下肢水腫。
- 適度運動適度的運動有助於血液循環,減少靜脈炎的風險。
治療
下腔靜脈孕婦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症狀、確保母嬰安全。治療方案包括:
措施 | 描述 |
---|---|
左側卧左側卧位可最大程度地減少下腔靜脈受壓,是首選治療方案。 | |
藥物治療利尿劑可幫助減輕水腫,並可酌情使用氧氣或心血管藥物。 | |
介入性治療在嚴重病例中,可能需要進行介入性治療(如血管支架或下腔靜脈濾器植入)以解除下腔靜脈壓迫。 | |
剖腹產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建議進行剖腹產。 |
預後
延伸閲讀…
【體態煩惱】懷孕降「下腔靜脈」效率致水腫!改變睡姿、多喝水 …
下腔靜脈綜合徵
隨著適時的診斷和治療,下腔靜脈孕婦的預後通常較好。絕大多數患者可以在產後完全恢復,而胎兒的預後也與母親的狀況密切相關。然而,及時識別和管理這一併發症至關重要,以預防嚴重的後果,如栓塞或危及生命的高級別下腔靜脈壓迫症候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