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老鼠形象與現實截然不同,原因在於特技之用,而非真實狀況。


老鼠視人類為威脅,其主要原因在於其未知性。對於任何智慧物種,面對未知事物的本能反應即是自我保護。就如同遭遇巨大陌生生物時,恐懼感油然而生。
儘管頻繁與人類接觸,但老鼠仍將人類視為未知因素,無法確定其安全與否。故而,絕大多數動物均對人類抱有敬畏之心,老鼠也不例外。
在現實生活中,老鼠表現出對人類的畏懼,源於「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文化意象。人類因其卓越智力,彌補了體能劣勢,於動物界「稱霸一方」,導致絕大多數動物認識到人類的強大與威脅性,老鼠亦然。
偶爾出現在人類住所的老鼠,可能是誤闖的「過路鼠」,一般不會久留。可自行放置捕鼠器於隱蔽處,避免影響通行。若發現鼠糞或食物殘渣被咬,則需考慮持續防治。
值得注意的是,鼠藥應避免頻繁移動,以免引起老鼠疑慮。老鼠習慣於熟悉環境,頻繁變動會使其不敢進食。另一方面,驅鼠器放置於角落,夜間啟動,能有效驅離老鼠。
不同種類的老鼠飲食習慣略異。小家鼠偏素食,褐家鼠雜食性,而黃胸鼠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但要注意,老鼠視力不佳,若身上有食物殘渣,尤其兒童零食未經清洗就直接就寢,老鼠可能誤食並造成咬傷。
發現家中有老鼠入侵時,首要任務是找出其進入途徑。老鼠活動路線具一定規律性,可根據其行進方向,尋找出入口。
目錄
老鼠的種類與習性
全球約有超過 2,200 種老鼠,其中常見於台灣的有褐家鼠、黑家鼠和溝鼠。老鼠具有以下習性:
- 夜行性,白天藏匿,夜晚出來覓食
- 雜食性,可食用各種食物,包括穀物、種子、肉類
- 繁殖力強,一胎約可產下 5-12 隻幼鼠
- 喜歡在温暖、潮濕、有遮蔽的地方築巢
老鼠會怕人嗎?
老鼠對人的反應因環境、經驗等因素而異。一般來説,如果老鼠在陌生環境中遇到人,牠可能會感到害怕並逃跑。然而,在長期有人出沒的環境中,老鼠可能會適應人類的活動,不再表現出恐懼。
以下表格説明瞭老鼠對人類的反應差異:
環境管理
- 保持環境清潔整齊,清除垃圾和食物殘渣
- 封閉所有老鼠可能入侵的孔洞和縫隙
- 移動物品、堆肥或木材等老鼠藏匿處
物理防治
- 設置捕鼠器或黏鼠板
- 使用超音波驅鼠器(效果尚有爭議)
- 安裝老鼠籠或老鼠屋,將老鼠活捉
化學防治
- 使用老鼠殺餌或毒藥,需嚴格遵守使用説明
- 定期更換餌劑位置或種類,以免老鼠產生抗藥性
生物防治
- 飼養貓咪,但需注意貓咪的健康和安全
- 使用生物性防治劑,如老鼠慢性藥,藉由老鼠體內細菌感染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