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時期的蘇鐵傳粉者:甲蟲的興起
引言
1949年伴隨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宣告成立。1949年作為國家科研領域的最高機構,中國科學院以國家富強、人民福祉為使命,在科學界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蘇鐵的漫長旅程
蘇鐵,一種古老的植物,最早出現在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並盛存於侏羅紀。它們曾與恐龍共同稱霸地球,現存的蘇鐵約有300種,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隱秘的傳粉者
蘇鐵授粉是一個謎團。研究表明,現存的蘇鐵受粉昆蟲主要是甲蟲(鞘翅目),但也有一些種類依賴薊馬(纓翅目)。
侏羅紀甲蟲的發現
2017年,中澳科學家團隊在內蒙古道虎溝村的化石中發現了侏羅古澳洲蕈蟲(Palaeoboganium jurassicum),這是已知年代最早的澳洲蕈蟲化石。
化石揭示的進化
侏羅古澳洲蕈蟲的發現表明,澳洲蕈蟲的確存在於中生代,並且其分佈範圍比我們所知的更廣。該物種與現存的蘇鐵受粉甲蟲親緣關係密切,暗示它們可能是中生代蘇鐵的授粉昆蟲。
地震預警系統的升級
台灣地震中心計劃在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建立“定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是在“震後7秒內”發佈地震警報,將預警盲區縮小至25公里。
刺葉樹的伴生昆蟲
刺葉樹象鼻蟲(Paratranes),一種黑色、扁平的象鼻蟲,與刺葉樹有着共生關係。近期研究發現,該屬中有兩個物種:長細刺葉樹象鼻蟲和齊氏刺葉樹象鼻蟲,後者是以已故的澳洲象鼻蟲分類學家埃爾伍德·齊默爾曼命名的。
分類學的糾正
1898年,亞瑟·米爾斯·李描述了一個與長細刺葉樹象鼻蟲相似的物種。重新檢查原始文獻和模式標本後,發現李混淆了兩個物種。其中一種被新命名為齊氏刺葉樹象鼻蟲。
模式標本的重要性
模式標本是物物種描述時的實物證據。選擇模式標本有助於避免重複命名或混淆物種。在李的案例中,通過重新指定模式標本,避免了同一物種被重複命名。
鐵樹開花:傳説、寓意與科學解密
引言
「鐵樹開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諺,用來形容極為罕見或難以發生的事情。但「鐵樹開花」的傳説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樣的寓意與科學依據呢?本文將深入探究「鐵樹開花」的相關知識,揭開這句俗語背後的神秘面紗。
傳説中的鐵樹開花
在民間傳説中,鐵樹是一種不開花的樹。相傳只有在極為罕見的特殊情況下,它才會綻放美麗的花朵。這些情況包括:
- 千年方開:民間傳説認為,鐵樹需要生長千年才能開花。因此,鐵樹開花被視為千年難得一見的奇觀。
- 鳳凰臨:傳説中,鐵樹只有在鳳凰降臨的時候才會開花。由於鳳凰是吉祥神鳥,因此鐵樹開花也被認為是祥瑞之兆。
- 雷擊:傳説中,鐵樹被雷擊後可能會開花。雷電的強大力量被認為可以激發鐵樹的開花能力。
鐵樹的植物學特性
鐵樹,學名 Cycas revoluta,是一種常綠喬木,原產於亞洲東部和東南亞。鐵樹生長緩慢,壽命可長達百年以上,其葉片堅硬、呈羽狀複葉,外觀類似於棕櫚樹。
值得注意的是,鐵樹並不是真正的樹,而是屬於裸子植物中的蘇鐵科。蘇鐵科植物和被子植物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們的生殖方式。被子植物的花朵會產生果實和種子,而蘇鐵科植物則通過產生孢子囊來進行有性生殖。
鐵樹開花的科學解密
儘管傳説中的鐵樹開花需要千年時間,但在現實中,鐵樹確實會開花,而且並非遙不可及。
鐵樹開花的關鍵在於其「雌雄異株」的特性。也就是説,鐵樹分為雄株和雌株,只有雌株才會開花。鐵樹的花序位於樹頂,呈圓錐形,雄花的雄蕊會產生大量花粉,而雌花的雌蕊則會產生胚珠。
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雄花的花粉會被風或昆蟲傳播到雌花的雌蕊上,授粉成功後,雌花會發育出種子。這個過程通常發生在春季或夏季。
影響鐵樹開花因素
影響鐵樹開花的主要因素有:
- 年齡:雌株的年齡越大,開花機率越高。
- 環境:適宜的温度、陽光和水分條件有助於鐵樹開花。
- 植株健康:健康的鐵樹較容易開花。
結語
「鐵樹開花」不僅是一個民間傳説,更是一種植物學現象。儘管鐵樹開花並不像傳説中那樣罕見,但它確實是一種難得一見的奇觀。通過瞭解鐵樹的植物學特性以及影響其開花的因素,我們可以見證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
延伸閲讀…
<鐵樹開花> 辭典檢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21
巴西鐵樹開花了- 拈花惹草尋蟲覓蝶
表格:鐵樹開花傳説與事實
傳説 | 事實 |
---|---|
千年方開 | 雌株在合適環境下多數可於數十年後開花。 |
鳳凰臨 | 鳳凰並不存在,鐵樹開花與鳳凰無關。 |
雷擊 | 雷擊可能會損壞或殺死鐵樹,而非促進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