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臑穴
功用:
改善肩臂疼痛、肩關節周圍炎、頸部僵硬、喉結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睛乾澀、眼睛發癢、迎風流淚、白內障、視神經萎縮。


位置:
臂部外側,三角肌止點。曲池穴和肩髃穴連線的中點,曲池穴上七寸處。
解剖:
肌肉:三角肌止點、肱三頭肌外側頭前緣、肱肌
神經: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
血管:旋肱後動脈分支、肱深動脈、肱深靜脈
操作:
向上斜刺 0.5~1 寸;或向肱骨後緣透刺 2 寸。艾炷灸 3~5 壯,艾條灸 5~10 分鐘。
配穴:
頸項強:強間、臂臑
臂痛不舉:臂臑、肘髎
眼病:睛明、承泣、臂臑
穴義:
「臂」指上臂,「臑」指手臂。此穴位於上臂外側,故名臂臑。
特 性 | 位 置 | 解 剖 | 作 法 | 功 效 | 配 穴 |
---|---|---|---|---|---|
手陽明經穴 | 曲池穴上七寸 | 三角肌止點 | 向上斜刺 0.5~1 寸或向肱骨後緣透刺 2 寸 | 舒臂、明目 | 頸項強:強間、臂臑,臂痛不舉:臂臑、肘髎,眼病:睛明、承泣、臂臑 |
臂儒穴:緩解頸肩痠痛與上肢疾患的要穴
臂儒穴位於肩胛骨外緣,肱骨溝內側緣,屈肘時肱二頭肌腱外側緣,正坐或俯卧取穴。
主治
- 頸部痠痛,肩頸僵硬,上肢痠痛麻痺
- 落枕,五十肩,網球肘,腕隧道症候羣
- 肘痛,腕痛,手麻
穴位解剖
- 屬手少陽三焦經,為三焦經的滎穴。
- 本穴位於肱二頭肌腱外側緣,肱骨溝內側緣。
- 深層有腋動脈,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
刺灸方法
- 針刺:斜刺 0.5~1 寸,局部有酸脹感。
- 艾灸:艾炷灸或温灸 10~15 分鐘,局部有温熱感。
注意事項
- 孕婦禁用。
- 針刺時應避開正中神經和尺神經。
- 艾灸時注意火候,避免燙傷。
臨證配合
延伸閲讀…
臂臑穴| 手陽明大腸經| 十二經絡| 仁心中醫診所- 經絡
臂臑- 經穴庫
- 頸部痠痛:配合肩井穴,風池穴,啞門穴。
- 肩頸僵硬:配合天宗穴,肩貞穴,後溪穴。
- 上肢痠痛麻痺:配合手三里穴,曲池穴,陽溪穴。
表格:臂儒穴與相關穴位
穴位 | 位置 | 主治 |
---|---|---|
臂儒穴 | 肩胛骨外緣,肱骨溝內側緣 | 頸部痠痛,肩頸僵硬,上肢痠痛麻痺 |
肩井穴 | 肩上,斜方肌上緣 | 肩頸痠痛,落枕 |
風池穴 | 後腦勺,枕骨下緣,兩條大筋之間 | 頸部痠痛,頭痛,眩暈 |
啞門穴 | 耳垂後方,枕骨乳突下緣 | 頸部痠痛,頭痛,耳鳴 |
天宗穴 | 肩胛骨上,岡上窩外側緣 | 肩頸痠痛,落枕 |
肩貞穴 | 肩胛骨下角,岡下窩內側緣 | 肩頸痠痛,落枕 |
後溪穴 | 手掌小指側,尺骨小頭後緣 | 手部痠痛麻痺,腕隧道症候羣 |
手三里穴 | 前臂外側,陽谿穴下 2 寸 | 手部痠痛麻痺,肘痛 |
曲池穴 | 肘橫紋外側,肱骨外上髁 | 肘痛,上肢痠痛,落枕 |
陽溪穴 | 手背小指側,第五掌骨莖突下緣 | 手臂痠痛,肘痛,手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