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水的人必看!省水小妙招 | 你家也欠水嗎?快學這幾招 | 欠水危機下的生存指南

最近在YouTube上看到好多「欠水的人」分享自己的省水妙招,才發現原來在台灣這個看似水資源豐富的地方,也有不少人正面臨缺水危機。這些創作者用生活化的方式記錄自己如何從洗澡、洗衣到澆花都做到滴水不漏,真的讓人學到很多。

說到節約用水,其實有很多小細節是我們平常不會注意到的。像是:

日常行為 傳統用水量 節水方式 節省水量
刷牙 6公升 用杯子裝水 減少約5公升
洗車 200公升 用水桶代替水管 減少約150公升
沖馬桶 12公升 安裝兩段式沖水 減少約6公升

這些「欠水的人」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們不是單純地抱怨缺水,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有位YouTuber甚至發明了「雨水收集系統」,把家裡陽台改造成小型水循環站,連洗澡水都要過濾後拿來拖地。看他影片底下留言區,好多觀眾都說要跟進嘗試。

不過要當個稱職的「欠水的人」也不簡單。有位住在台南的創作者就分享,他為了記錄每天的用水量,特別在YouTube Studio後台建立了詳細的數據表格,連洗米水用來澆菜這種小細節都不放過。他說剛開始家人還笑他太誇張,但看到水費帳單真的省下一大半後,現在全家都加入節水行列。

看著這些影片,會發現節水真的可以很有創意。有人把舊寶特瓶裝水放進馬桶水箱減少沖水量,還有人研發「三分鐘戰鬥澡」的SOP。這些點子或許看起來很小,但累積起來的節水效果真的不容小覷。現在每次打開水龍頭前,都會想起這些「欠水的人」教我的事。

欠水的人

1. 誰是欠水的人?原來這些族羣最容易缺水,這個問題在台灣這個看似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其實影響著不少人的生活。你可能不知道,有些族群因為生活習慣、居住環境或工作性質的關係,比一般人更容易面臨缺水問題,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缺水高風險群」。

首先就是住在老舊公寓頂樓的住戶啦!特別是那種沒有加壓設備的老房子,每到夏天用水高峰時段,水壓不足的問題就特別明顯。我朋友住在台北萬華區的老公寓五樓,他說夏天洗澡都要等到半夜水壓比較穩的時候,不然蓮蓬頭出來的水細得像在流眼淚一樣,超級無奈的。另外就是做餐飲業的朋友,特別是開小吃店的,用水量超大但水費又貴,很多老闆為了省錢都會想辦法節水,結果反而影響到衛生和料理品質。

再來就是農民朋友了,尤其是種稻的。你可能不知道,種一期稻作要用掉超級多水,遇到乾旱期政府實施休耕補助時,雖然有補貼但收入還是會受影響。我阿公在雲林種田,他說這幾年氣候變化大,常常要擔心灌溉水不夠用,有時候連生活用水都要省著用。

最後要說的是在工業區上班的勞工朋友,特別是在電子廠或傳統產業工作的。這些工廠用水量大,雖然有回收系統,但遇到限水時還是會影響生產線運作,連帶影響員工的作息。我表哥在竹科上班,他說去年限水時連廁所都要分時段沖水,整個廠區都瀰漫著一股怪味,上班心情超差的。

缺水族群 主要原因 常見困擾
老舊公寓住戶 水壓不足、管線老舊 高峰時段沒水可用
餐飲業者 用水量大、水費成本高 影響衛生與料理品質
農民 灌溉需求大、氣候變化 休耕影響收入
工業區勞工 工廠用水受限、衛生受影響 工作環境變差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發現原來身邊這麼多人都在默默面對缺水問題。特別是這幾年氣候越來越不穩定,有時候明明颱風來了卻沒下多少雨,水庫蓄水量一直拉警報。像去年石門水庫水位一度降到歷史新低,桃園地區好多家庭都要配合分區供水,洗澡都要算好時間,真的超級不方便的。

2. 什麼時候會變成欠水的人?台灣旱季時間大公開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大家有沒有發現水庫水位常常亮紅燈啊?今天來跟大家聊聊台灣的旱季時間,讓你知道什麼時候要特別注意節約用水,才不會突然變成「欠水」的苦主!

台灣雖然是海島,但降雨分布超級不平均。一般來說,11月到隔年4月是傳統的旱季,尤其是中南部地區最明顯。這段時間東北季風帶來的水氣少,加上沒有颱風補水,水庫水位常常直直落。不過這幾年氣候變遷超有感,旱季有時候會提早或延長,像去年(2024)南部到5月都還在限水呢!

下面整理台灣各地區容易缺水的時段,快看看你住的地方什麼時候要特別省水:

地區 主要旱季時段 備註
北部 11月-2月 偶爾有東北季風降雨,缺水壓力較小
中部 10月-4月 鯉魚潭、德基水庫蓄水量要特別注意
南部 11月-5月 曾文水庫常亮橘燈,最嚴重可能分區供水
東部 12月-3月 相對雨量多,但農灌用水需求大

除了看月份,實際缺水狀況還要看當年降雨量。像2021年台灣遇到56年來最嚴重乾旱,連平常不太缺水的北部都差點要限水。建議大家養成隨時查水庫水情的習慣,經濟部水利署的網站都有即時數據,看到水庫容量低於30%就要有心理準備啦!

平常洗澡快一點、洗米水拿來澆花這些小動作,在旱季真的差很多。尤其家裡有裝加壓馬達的人更要注意,水壓變小的時候可能就是缺水前兆,別等到停水才衝去買水塔啊!

欠水的人

最近台灣水情吃緊,大家都在討論「3. 欠水的人都在做什麼?節水達人的日常實錄」。其實啊,真正會省水的人不是等到缺水才開始節約,而是把節水變成生活習慣。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我認識的節水達人平常都在做些什麼,這些小動作累積起來真的能省下不少水呢!

首先從洗澡開始說起,達人們都會在淋浴間放個水桶接冷水。你可能不知道,等熱水來之前流掉的冷水,一天累積下來可以裝滿好幾個寶特瓶。這些水他們會拿來澆花、拖地,甚至沖馬桶。而且他們洗澡時間都控制在5分鐘內,還會邊洗邊關水抹肥皂,光這樣一個月就能省下好幾度水。

廚房用水也是大有學問,達人們洗菜的方式超講究。他們會先把菜放進盆子裡泡洗,再用流水快速沖一遍。洗碗時更厲害,會先用紙巾把油污擦掉再洗,這樣不僅省水,連洗碗精都用得少。我整理了一個達人們常用的節水方法對照表:

日常行為 一般做法 節水達人做法 省水量估算
刷牙 一直開著水龍頭 用杯子裝水刷牙 每次省2公升
洗米 直接沖洗 浸泡後再洗 每次省1.5公升
澆花 直接用自來水 用回收的洗菜水 每天省5公升

洗衣機的使用時機也很關鍵,達人們絕對不會為了一兩件衣服就啟動洗衣機。他們會累積到滿載才洗,而且選擇快洗模式。更講究的還會把最後一次洗衣水留下來拖地,完全不會浪費。馬桶水箱裡放寶特瓶這個老方法他們當然也在用,但進階版是會定期檢查家裡有沒有漏水,畢竟默默流掉的水才是最可怕的。

這些節水達人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們不會覺得省水是件麻煩事,反而把這當成生活智慧在實踐。像是我朋友阿明就說,自從養成節水習慣後,不僅水費變少,連帶也讓自己做事更有條理了。現在看到有人浪費水,他都會忍不住想上前分享幾招省水秘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