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常講錯的10句英文 | 老外聽不懂的台式英文 | 這些英文台灣人最愛用錯

最近發現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問「有人的英文」到底要怎麼學才有效,特別是台灣人常常會遇到一些很在地化的表達困難。其實學英文不一定要死背單字,用對工具和方法真的差很多。像我就很推薦大家多利用Google的各種免費資源,這些工具用起來超方便,而且完全不用花錢。

先來分享幾個實用的Google工具,這些都是我平常會用到的:

工具名稱 用途 使用頻率
Google翻譯 查單字、短句即時翻譯 每天
Google圖片搜尋 用圖片理解抽象概念或物品名稱 每週3-4次
Google地圖 查地點英文名稱、看國外街景 每週2-3次
Chrome瀏覽器 自動翻譯網頁、儲存常用翻譯 每天

說到「有人的英文」,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道怎麼把台灣特有的東西用英文表達。比如說「蚵仔煎」要怎麼講?這時候Google圖片搜尋就超好用,直接搜「oyster omelette」就能看到一堆外國網站都這樣用。還有像「珍珠奶茶」這種台灣之光,現在國際上都直接說「bubble tea」或「boba tea」了,根本不用特別翻譯。

Google翻譯雖然有時候翻得怪怪的,但拿來查單字發音和基本用法真的很方便。我習慣把不熟的單字打進去,聽聽看電腦怎麼念,再跟著唸幾次。最近還發現一個小技巧,如果把整段中文放進去翻譯,再對照英文版本,可以學到很多道地的表達方式。不過要記得,機器翻譯出來的東西還是要自己判斷一下啦!

有人的英文

什麼時候會用到有人的英文?日常對話情境解析

相信很多台灣朋友都有這種經驗,明明學了十幾年英文,遇到外國人還是會突然腦袋空白。其實日常生活中真的有很多機會用到「有人的英文」,不是要你講得多流利,而是能夠自然應對就好。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最常見的情境,讓你下次遇到時不再緊張!

首先最常遇到的就是旅遊問路,不管是出國玩還是在台灣遇到外國遊客問路,簡單的指引對話就很實用。例如對方問「Excuse me, where is the MRT station?」,你只要會指著方向說「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就幫上大忙了。

另一個高頻情境是餐廳點餐,現在很多網美咖啡廳都有外國客人,服務生常會需要確認餐點。像是「Would you like sugar in your coffee?」這種問句,聽懂後只要回答「Yes, please」或「No, thanks」就搞定,真的不用想得太複雜。

情境 常用英文句子 簡單回應方式
購物結帳 How would you like to pay? Credit card, please
搭計程車 Where to? To Taipei 101
飯店入住 May I see your passport? Here you are

在職場上也會用到基本英文,特別是同事閒聊的時候。像午休時間遇到外籍同事,簡單問候「How’s your day?」或聊聊週末計畫「Any plans for the weekend?」都能拉近距離。就算文法不完美也沒關係,重點是敢開口表達。

最後是現在很常見的線上會議,雖然主要用中文,但難免會需要切換英文模式。像是開場說「Let me share my screen」或確認大家是否聽得清楚「Can you hear me clearly?」,這些固定句型記起來就能應付大部分狀況。

為什麼台灣人學英文常卡關?文化差異大公開

台灣人學英文常常遇到瓶頸,其實很多時候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在搞鬼!今天就來聊聊那些讓我們不自覺踩雷的文化地雷區,看完你會恍然大悟:「原來老外這樣想啊!」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謙虛文化」的差異。台灣人被稱讚時總愛說「沒有啦」、「還差得遠」,但這種回答在英文對話裡超容易造成尷尬。老外聽到可能會覺得你否定他的判斷,或是根本不想繼續聊下去。其實簡單一句”Thank you!”反而更自然,但我們就是會忍不住想謙虛一下,這個習慣真的要改啦!

再來是「直接程度」的差別。台灣人講話習慣迂迴,怕傷感情總愛加一堆「可能」、「或許」。但英文溝通講求效率,特別是工作上,與其說”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possibly…”不如直接說”Could you…”。這種表達方式的轉換,需要時間適應。

文化差異點 台灣習慣 英文建議
回應稱讚 「沒有啦,還不夠好」 “Thank you!”
提出請求 「不知道方不方便…」 “Could you…”
表達意見 「我覺得或許…」 “I think…”

另外就是「個人隱私」的界線不同。台灣人聊天很愛問「你結婚了嗎?」、「薪水多少?」,這些在英文社交場合都是大地雷。老外覺得這些問題很冒犯,但我們只是習慣用這些話題表示關心。學英文時如果不了解這些潛規則,就算文法全對也可能讓對方不舒服。

最後是「幽默感」的差異。台灣人愛用的梗或雙關語,直接翻譯成英文常常冷到爆。像我們覺得好笑的「英文菜英文」,對老外來說可能完全get不到笑點。反過來說,很多英文笑話我們也要很用力才能理解,這種文化隔閡真的需要時間累積才會慢慢突破。

有人的英文

如何用有人的英文跟外國同事聊天?實用技巧

每次跟外國同事聊天就緊張到腦袋空白嗎?其實用「有人的英文」自然互動沒那麼難啦!所謂「有人的英文」就是指像真人對話那樣自然,不是課本上死板的文法句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超實用的技巧,讓你輕鬆跟外國同事打成一片。

首先,別糾結在完美的文法上。台灣人常因為怕講錯就不敢開口,但老外其實更在意能不能順暢溝通。與其想半天說出一個完美句子,不如直接用簡單單字加肢體語言表達。像「This good!」配上大拇指,比結結巴巴說「This is exceptionally well-executed」來得自然多了。記住幾個萬用短句就能應付大部分場合:

情境 實用短句 回應方式
打招呼 “What’s up?” / “How’s it going?” “Not bad!” / “Same old.”
稱讚對方 “Cool shirt!” / “Nice work!” “Thanks! Yours too!”
表達意見 “I think…” / “Maybe we can…” “Good idea!”

再來就是要學會「接話」的技巧。聊天最怕冷場,聽到同事說「I had a crazy weekend…」時,與其只回「Oh…」,不如追問「What happened?」或「That sounds interesting!」讓對話繼續。平時可以多記一些「填充詞」像是「Really?」、「Wow!」、「No way!」這些反應詞,讓對方感覺你有在認真聽。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放輕鬆做自己!台灣人常常太客氣,但其實外國同事更喜歡直接真誠的互動。與其過度禮貌地說「Would you possibly consider…」,不如直接問「Can we try this way?」反而更能拉近距離。記住,他們也是普通人,聊天時犯點小錯根本沒人在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