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溫哥華房價又成為熱門話題,不少台灣朋友在考慮移民或投資時都會特別關注。這座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的地方,房價確實讓人又愛又恨,今天就來聊聊當地的房市現況。
溫哥華這幾年的房價走勢真的很戲劇化,從2016年開始實施海外買家稅後,市場一度冷卻,但疫情期間又因為低利率和移民潮再度火熱起來。現在西區的獨立屋均價大概在300-400萬加幣左右,就算是公寓也要80萬起跳。不過不同區域價差很大,像本拿比或列治文這些華人聚集區,價格就會相對親民一些。
區域 | 房型 | 平均價格(加幣) | 年漲幅 |
---|---|---|---|
溫西 | 獨立屋 | 350萬 | +5.2% |
列治文 | 公寓 | 75萬 | +3.8% |
本拿比 | 城市屋 | 120萬 | +4.5% |
高貴林 | 獨立屋 | 180萬 | +6.1% |
說到買房流程,跟台灣真的很不一樣。這邊流行”搶offer”,好物件常常要加價10-20%才買得到,而且還要準備好預先核准的貸款證明。最誇張的是有些熱門學區房,開放看房當天就能收到十幾個offer,完全就是賣方市場。不過最近加拿大央行連續升息,市場開始出現觀望氣氛,有些屋主也願意稍微降價求售。
租房市場也是另一個頭痛問題。一房公寓月租基本都要2000加幣以上,而且競爭超激烈,常常要準備推薦信、信用報告,甚至有人會主動加價搶租。不少新移民會先選擇住在郊區像是素里或蘭里,通勤時間雖然長一點,但租金壓力會小很多。不過要提醒的是,這邊租屋很多都不含家具,連燈具都要自己裝,跟台灣的習慣差很多。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温哥華房價為何居高不下?在地人告訴你真相」,其實這個問題困擾當地居民很久了。作為一個在溫哥華生活超過10年的台灣人,我觀察到幾個關鍵因素讓這裡的房價始終降不下來,甚至連郊區的公寓都要價不菲。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供需失衡,溫哥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可用建地本來就有限,但每年還是有大量新移民湧入。根據BC省統計局的數據,光是2024年就有超過4萬名新移民選擇定居大溫地區,但同期新建住宅單位只有1.8萬個。這種情況導致買房變成搶房,特別是華人喜歡的學區房,經常出現10組人馬搶offer的場面。
另外稅制也是關鍵,溫哥華的房產稅率其實比多倫多低,而且沒有省銷售稅。這讓投資客更願意把錢放在房地產裡保值,尤其是來自海外的資金。我整理了一個簡單比較表:
城市 | 房產稅率 | 海外買家稅 | 空置稅 |
---|---|---|---|
溫哥華 | 0.3% | 20% | 3% |
多倫多 | 0.5% | 25% | 1% |
蒙特婁 | 0.7% | 無 | 無 |
再來就是生活品質的吸引力,溫哥華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氣候溫和、環境乾淨、教育資源好,這些都讓房價有支撐。我認識不少台灣家庭寧願擠在小公寓,也要讓孩子在這裡讀書。而且當地薪資水平高,像科技業和建築業的專業人士,年薪破百萬台幣很常見,他們確實有能力負擔高房價。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建築成本飆升,這幾年木材、鋼筋價格漲了快3成,工人時薪也從25加幣漲到35加幣。開發商把這些成本轉嫁給買家,新建案開價自然越來越高。我認識的建商說現在連最普通的2房公寓,每平方呎造價都要800加幣起跳,這還不算土地成本呢。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2025年温哥華房價走勢預測,現在是進場時機嗎?」其實溫哥華房市這幾年真的變化很大,尤其移民潮持續湧入,讓這個加拿大西岸城市的房價一直很有話題性。從去年開始利率雖然有稍微回穩,但整體來說還是處於高檔,加上建材成本上漲、人工短缺這些問題,新建案價格根本降不下來。在地仲介朋友跟我說,現在連素里、蘭里這些周邊衛星城市都開始漲了,更不用說溫西那些精華地段。
先來看看最近這半年的房價變化數據:
區域 | 2025年1月均價(加幣) | 2025年9月均價(加幣) | 漲跌幅 |
---|---|---|---|
溫哥華西區 | 320萬 | 345萬 | +7.8% |
本拿比 | 150萬 | 162萬 | +8% |
列治文 | 180萬 | 195萬 | +8.3% |
高貴林 | 130萬 | 138萬 | +6.2% |
從表格可以看到,就算是比較外圍的高貴林,半年也漲了6%以上。當地房仲說現在買方主力除了傳統的香港移民,這幾年台灣買家也明顯變多,很多人都是看準加拿大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跟教育資源。不過要提醒的是,溫哥華市政府最近在討論要加徵豪宅稅,超過400萬加幣的房子可能會被課更重的稅,這對高總價物件的買氣多少會有影響。
另外有個現象很有趣,現在溫哥華的預售屋市場開始出現「排隊搶購」的情況,特別是小坪數的兩房產品最搶手。我認識的建商說他們最近開的案子,台灣投資客佔了快三成,很多人都是買來給小孩將來留學用。不過要注意的是,加拿大央行暗示可能還會再升息一碼,貸款壓力測試會更嚴格,建議真的要買的話,現金準備要比以前多抓兩成比較保險。
新手必看!在温哥華買房要注意的5件事,這篇幫你避開地雷區!溫哥華房市這幾年真的熱到不行,但對第一次買房的人來說,沒做好功課很容易踩坑。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人才懂的眉角,特別是稅金、區域選擇這些最容易忽略的細節。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海外買家稅」,這真的是很多台灣人會中的陷阱。從2025年開始,BC省政府把海外買家稅調高到25%,而且適用範圍擴大到更多區域。就算你拿的是工簽或學簽,只要沒有永久居民身份都算海外買家。建議可以先找會計師算清楚,有些情況下是可以申請退稅的,但條件很嚴格。
溫哥華各區房價比較表(2025年9月最新)
區域 | 公寓平均價 | 獨立屋平均價 | 生活機能評比 |
---|---|---|---|
市中心 | 120萬加幣 | 380萬加幣 | ★★★★★ |
列治文 | 85萬加幣 | 210萬加幣 | ★★★★☆ |
本拿比 | 75萬加幣 | 190萬加幣 | ★★★★ |
高貴林 | 65萬加幣 | 160萬加幣 | ★★★☆ |
素里 | 55萬加幣 | 140萬加幣 | ★★★ |
第二點是「貸款難度」,加拿大銀行審核超級嚴格,就算你在台灣有再多資產也沒用。他們主要看你在加拿大的收入證明和信用分數,建議至少提前半年開始累積本地信用記錄。有些新移民會找信用合作社貸款,利率雖然高一點但過件率比較高。
再來是「物業管理費」,溫哥華的公寓管理費年年漲,特別是屋齡15年以上的大樓。看房時一定要問清楚最近5年的調漲幅度,有些老舊大樓每月管理費可能高達800加幣。另外要特別注意「特別徵收款」(special levy),這是大樓突然需要大修時向住戶收取的費用,動輒上萬加幣很常見。
最後提醒「看房時機」很重要,溫哥華冬天雨季看房的人少,議價空間比較大。但缺點是很難看出屋頂漏水或排水問題,建議雨天後再去複看一次。另外2-3月通常是年度掛牌量最低的時候,這時候好物件比較少,可以等到4月再開始認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