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人五行】五行 |水 |木 |

眾所周知,五大行星分別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而這五大行星的名字又和我國古代常說的金木水火土五行非常相像,那麼這五行指的就是五大行星嗎?

答案當時並不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的說法只是中國人才這麼叫,西方對五大行星的稱呼是按照希臘羅馬神話中神的名字,水百星是信使、商業之神墨丘利,金星是愛與美神維納斯,火星是戰神馬爾斯,木星是眾神之王朱庇特,土星是農神薩圖恩。

而中國對於這五大行星的稱呼,則是按照五行和肉眼觀測得來的。

五行是中國最原始的系統論,古代的哲學家一般用五行來解釋萬物之間的關係以及萬物是如何形成的。在《黃帝內經·藏氣法時論》中就有關於金木水火土的記載:“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這裡的金木水火土對應的是人體不同部位。除此以外,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在中醫、命運等方面,也有著一席之地的。

那麼這五行又是如何對應五大行星的呢?難道是一個行星上有水就叫水星,一個行星上有金子就叫金星,一個行星上有木頭就叫木星,一個行星上有火就叫火星,一個行星上有土壤就叫土星的嗎?但是,水星上其實並沒有水,那麼五行和五大行星之間又是如何連接起來的呢?

當然,在古代,這五顆行星的名字又是和現在不一樣的,金星叫做太白,太的意思就是大,而當時的人觀測,這顆星是五顆行星中最亮的一顆,而且顏色發白。木星叫做歲星,因為木星的公轉週期和地支紀年法的周期12年相同。

水星叫做辰星,古人在觀測水星的時候,發現水星距離太陽的角度一直保持在三十度以內,而中國古代把三十度左右稱為一辰。火星叫做熒惑,火星散發的光芒熒熒如火,而且亮度和行踪都讓人摸不著頭腦。土星叫做鎮星,土星每28年繞天行走一圈,每一年都坐鎮28星宿中的一宿。

後來根據五行的說法和天文學的普及,而重新用簡單易記的五行來代表每一顆行星。

因為金星相比於其他行星發出的光芒最亮而且顏色是金黃色,於是就被命名為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