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肆虐 香港陷入癱瘓
前言
昨日(9 日)上午 7 時 51 分,一輛吊臂車在葵涌貨櫃碼頭路 88 號對開迴旋處發生意外,吊臂車的擋風玻璃脱落,散落四方。據悉,司機一度受困車內,但在救援人員的協助下獲救,並無大礙。事故導致往美孚方向的兩條行車線封閉。初步調查顯示,事故原因可能是車上吊臂未妥善收起,行經迴旋處時撞到離地約 3.8 米的橋墩,隨後翻覆,二次撞擊路邊花槽石壆。涉事橋墩為港鐵架空路段的路軌,所幸事件並未影響列車服務;警方正調查意外原因,並安排扶持吊臂車。
教育局宣佈停課
教育局表示,由於天氣惡劣,導致 20 多宗校舍設施損毀報告,包含水浸、滲漏、停電、設備受損等問題。個別校舍損毀較為嚴重。為確保學生安全與順利上學,教育局宣佈,個別學校若校舍或附近環境仍在清理或修復中,可依據學校情況決定本日(9 月 9 日)與星期一(9 月 11 日)是否持續中斷面授課程與校園活動,並應速向所有家長與學生發布通知。


政府宣佈極端情況
政府在審視最新天氣、交通與路面狀況後,於昨日上午 5 時 30 分宣佈中止極端情況。路政署與其承包商已完成各主要幹道與巴士行經路線的清理工作,預計今日(9 月 9 日)首班車開始,專營巴士可提供大部分服務。部分道路仍需封閉以進行修復,預計巴士服務全面恢復需較長時間。
臨時庇護中心開放
截至昨日(9 月 8 日)下午 7 時 30 分,民政事務總署已為有需要的民眾開設 15 個臨時庇護中心,共有 335 人入住。民政事務總署將持續與相關民政事務處向受災民眾提供必要的協助。
渠務署處理水浸
渠務署確認截至昨晚 8 時正,共有 60 宗水浸個案。其中 59 宗已處理完畢,水浸狀況已解除,受影響地區已解封;剩餘 1 宗仍在積極處理中,預計今日(9 月 9 日)可完成。
醫院管理局公佈傷者
醫院管理局表示,截至昨晚 8 時 15 分,共 144 名市民因極端天氣受傷,前往公立醫院急診室求診。
天文台發布黑色暴雨警告
昨日(9 月 7 日)深夜,天文台發布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時間長達 16 小時 35 分鐘,刷新天文台自設立以來的紀錄。天文台在下午 4 時 45 分取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各部門發布公告
在極端天氣期間,多個部門發布相關公告。政府新聞處持續透過新聞發布與天文台發布消息;勞工處提醒僱主在政府宣佈極端情況後,除必要人員外,不應要求員工返回工作場所;教育局宣佈所有學校本日(9 月 8 日)停課;港鐵表示黃大仙站暫時關閉;衞生署宣佈所有衞生署診所今日上午關閉;入境事務處宣佈總部與各分區辦事處暫停服務;醫院管理局宣佈轄下所有日間服務暫停;社會福利署宣佈轄下所有福利服務單位暫停開放;城巴宣佈日間巴士服務暫停;九巴宣佈所有日間巴士路線暫停服務;港鐵宣佈機場快綫香港站的市區預辦登機服務恢復正常;社會福利署宣佈轄下福利服務單位在黑色暴雨警告解除後 2 小時內恢復服務;港鐵宣佈因水浸影響,觀塘綫暫停服務,部分車站關閉;港鐵宣佈觀塘綫部分路段恢復服務;九巴宣佈部分路線於上午 9 時起恢復有限度服務;勞工處提醒僱主在極端情況結束後,應考量路面、交通與其他狀況,彈性處理員工上班時間,並優先考量員工安全;港鐵宣佈機場快綫香港站的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已恢復正常;衞生署宣佈除美沙酮診所外,所有衞生署診所今日上午關閉;入境事務處宣佈暫停服務;醫院管理局宣佈轄下所有日間服務今日上午暫停服務;社會福利署宣佈轄下所有福利服務單位暫不會開放。
新聞回顧
時間 | 事件 | 部門 |
---|---|---|
07:51:00 | 吊臂車事故 | 警方 |
05:30:00 | 宣佈極端情況 | 政府 |
11:05:00 | 發布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天文台 |
16:35:00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解除 | 天文台 |
07:00:00 | 提醒僱主發布指引 | 勞工處 |
10:48:00 | 持續極端情況 | 政府 |
21:35:00 | 開放首間臨時庇護中心 | 民政事務總署 |
01:19:00 | 發布最新訊息 | 特首李家超 |
02:30:00 | 舉行聯合記者會 |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 |
04:45:00 | 發布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天文台 |
槽運受阻:對全球貿易的影響
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航運業對貿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來,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的「槽運受阻」,對全球貿易產生了重大影響。
原因
槽運受阻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
- 港口擁堵:COVID-19大流行導致港口運作減緩,進出口貨物堆積。
- 物流瓶頸:勞動力短缺、基礎設施不足和貨櫃供應短缺導致物流鏈中斷。
- 天氣事件:極端天氣事件,如颶風和暴風雨,導致港口關閉和航運路線受阻。
- 地緣政治因素:戰爭或政治動盪可能導致特定地區的槽運受阻,影響往返該地區的貿易。
影響
槽運受阻對全球貿易產生了以下影響:
- 運輸成本上升:運費顯著增加,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 交貨時間延誤:貨物延誤交貨,導致供應鏈中斷和生產延誤。
- 商品短缺:某些關鍵商品的供應受阻,導致價格上漲和消費者獲取困難。
- 經濟損失:槽運受阻導致貿易活動放緩,造成企業經濟損失和影響整體經濟增長。
數據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2022年,全球貿易增長預計將從2021年的10.3%大幅放緩至2.8%。這一預測是建立在槽運受阻持續下去的假設之上。
年份 | 貿易增長率 |
---|---|
2022 | 2.8% |
2023 | 4.7% |
2024 | 6.3% |
應對措施
為瞭解決槽運受阻問題,全球各國政府和企業正在採取以下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