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後廠」是大灣區獨特的經濟合作模式。
隨著生產線北移,港商往往會在香港設立貿易公司作為企業總部,一方面負責材料採購、市場銷售、客户關係、品牌推廣等「前店」工作,另一方面亦直接為其位於大灣區的「後廠」提供管理與支援服務。


近年,不少港商的生產線更有遷移到東南亞國家的趨勢,如越南和柬埔寨等。由於業務部門分散在兩地,全面實時的監管成為業務高效運作的關鍵。以往,業務人員光顧係一種需要瞭解的市場,但而家就話唔夠現代
「前店後廠」是一個在商業領域常被使用的詞語,它描述了一種經營模式,其中店面和生產設施位於不同的地方。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專注於提供出色的服務和高品質的產品,同時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
「前店後廠」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製造業中,主要是指將生產設施安排在離店面較遠的地方。這樣一來,店面可以更好地展示和銷售產品,而生產設施則可以專注於生產的環節,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然而,現在「前店後廠」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製造業,它已經延伸到了許多不同的行業,如服務業、零售業等。在服務業中,「前店後廠」指的是將服務人員和服務設施分開,以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在零售業中,這個詞語則表示將庫存和後勤系統設置在與實際銷售地點分離的地方。
使用「前店後廠」的模式可以帶來許多好處。首先,專業化可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生產設施可以按照最佳方式設計和運營,而店面可以專注於提供優質的服務和體驗。
其次,「前店後廠」可以降低成本。由於生產設施和店面分開運營,可以節省資源和空間上的浪費。此外,分離的設施還可以更好地進行效能和專業技術的優化,進而降低生產成本。
最後,使用「前店後廠」的模式可以提高顧客滿意度。店面可以更好地展示和銷售產品,同時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此外,由於生產設施可以專注於生產,產品質量也會得到提升。
總之,「前店後廠」是一種有效的經營模式,可以提高企業的效益和顧客的滿意度。無論在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這種模式都可以為企業帶來許多好處。
前舖後廠(前店後廠)
一個歷史悠久但逐漸式微的生產經營模式
經營模式 | 前舖後廠 |
簡介 | 同一間鋪頭內,前半部做生意,後半部生產產品 |
例子 | 麵包鋪、涼茶鋪、船廠 |
優點 | 可以減少成本,加快生產速度 |
缺點 | 不夠現代化,監管難度較大 |
「前店後廠」在大灣區的應用
一種推動經濟合作的模式
「前店後廠」是大灣區特有的經濟合作模式。隨著生產線逐步北移,港商通常在香港設立貿易公司作為總部,負責材料採購、市場銷售、客户關係、品牌推廣等「前店」工作,同時為位於大灣區的「後廠」提供管理和支援服務。近年來,由於成本的考慮,不少港商的生產線開始遷移到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和柬埔寨等地。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業務部門分佈在不同地區,如何實時監管成為業務高效運作的重要關鍵。
過去,業務人員通常通過工廠的供應鏈或生產管理軟件進行現場管理。然而,當流動性受到限制,香港企業如何實現對內地或海外工廠的遠程管理?隨著科技的進步,基於雲原生架構的解決方案出現了。這些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了一個融合了「營銷、製造、採購、財務、人力、辦公、平台」等多方面功能的數字化平台,支持企業全球化經營。這樣一來,即使業務部門分佈在不同的地區,企業也能夠實時監管和運作,成為一個數據驅動、實時運營、輕鬆管理的數字化企業。
通過這些數字化手段,香港企業得以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並在全球化經營中脱穎而出。展望未來,「前店後廠」的模式將在數字化轉型的推動下,為香港和大灣區的經濟合作開闢更加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