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在古漢語文獻中,天字常被解釋為「頭頂」或「山頂」,然而這種説法並不正確。實際上,天字在上古漢語中發音為「l̥-」,與古波斯語中的「Tengri」(神)同源,表明天字原本與神明有關。


在甲骨文中,天字寫作頭戴頭飾的人形,表示「頭」或「頭上空間」。隨著時間推移,頭部形象逐漸簡化,演變為現今的寫法。「天」象徵著「頭上空間」,故而又有「上方虛空」和「天地」之義。
天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因此也包含著「威嚴尊貴」和「絕對支配」的涵義。民間信仰中,「老天爺」和「天公」的概念反映了人們對天的崇敬。
金文中的天字更為生動,頭部變為圓形,並刻劃出手腳,表現出人的形象。小篆將線條簡化,字形穩定。到了楷書,天字的筆畫規範化,並呈現出不同的書寫風格。
總之,天字的演變反映了先民對頭上空間的感知和敬畏。從「頭」到「神」,再到「虛空」和「至高」,天字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詞源考證
上古音:l̥-
同源詞:
- 中部白語:heinl(天空)
- 匈奴語:祁連、赫連、昊天(天)
相關詞彙
詞彙 | 解釋 |
---|---|
天際 | 天空的邊緣 |
天幕 | 遮蓋天空的幕布 |
天穹 | 天空的穹頂 |
天氣 | 大氣中的現象 |
天文 | 關於天體的學科 |
天文學 | 關於宇宙的學科 |
天體物理學 | 關於天體物理性質的學科 |
天體生物學 | 關於宇宙中生命的學科 |
天文觀測 | 觀測天體的行為 |
天文望遠鏡 | 用於觀測天體的儀器 |
天(古字): 象形源流與演變
簡介:
「天」在古文中是一個重要的象形字,象徵著宇宙蒼穹。它的形體演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從象形到會意,再到形聲,其意義也不斷豐富和擴展。
天(古字)的象形源流
古文字 | 字形特徵 | 意義 |
---|---|---|
𣃣 | 橫一豎,上部是頭,下部是人體 | 表示天之高 |
𣄳 | 上部是兩撇,下部是橫 | 表示天邊的雲 |
𣈴 | 上部是橫,下部是交叉的兩豎 | 表示天上的星辰 |
天(古字)的會意演變
隨著漢字的發展,人們開始將不同的象形字組合在一起,以表達更抽象的概念。「天」字也經歷了這樣的會意演變:
古文字 | 字形結構 | 意義 |
---|---|---|
䵖 | 𣄳 + 人 | 表示天人之間的關係 |
䵔 | 𣈴 + 孚 | 表示天之覆 |
天(古字)的形聲演變
後來,漢字又出現了形聲字,即由一個表示意義的音符(形符)和一個表示發音的聲符(聲符)組成。「天」字也產生了形聲字:
古文字 | 字形結構 | 聲符 | 意義 |
---|---|---|---|
夭 | 夭 + 巾 | 夭 | 天空的意思 |
天(古字)的意義擴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演進,「天」字的意義也得到了擴展:
古文字 | 意義 | 用法 |
---|---|---|
天 | 宇宙蒼穹 | 構成詞組或成語 |
天 | 神靈 | 指稱上天、神明 |
天 | 自然規律 | 表示自然或命運 |
天 | 統治者 | 指稱皇帝或其他統治者 |
總結
「天」字從其古文的象形源流,到會意演變,再到形聲演變,其形態和意義不斷豐富和演進。它不只是一個漢字,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和思想的傳承。
延伸閲讀…
天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天(漢語文字):文形字義,字形本義,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