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年,緣起與歲序
縱觀時序,庚戌為六十干支中的第 47 位,置身於己酉之前,辛亥之後。其天干屬庚,為陽金;地支屬戌,為陽土,體現土生金的相生之象。
自農曆正月初一至除夕,以及干支曆自立春至次年立春,均為庚戌年。公元年份中,年份數除以 60 餘 50,或減去 3 後除以 10 餘 7,除以 12 餘 11 者,皆為庚戌年。
農曆通常有十二個月,大月有三十天,小月有二十九天。為維持與季節交替的同步,農曆約每三年會設置一個閏月,使該年有十三個月。閏月名稱沿用前一個月,並冠以「閏」字,如 2017 年丁酉年的閏六月。
干支紀年不僅適用於年歲,更可用於紀月、紀日和紀時。然而,月干支在民間應用較為罕見,僅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起的月曆中方可尋得其蹤跡。
年號 | 歲次 | 太歲 |
---|---|---|
2020 | 庚子 | 袁公大將軍 |
2021 | 辛丑 | 劉璋大將軍 |
2022 | 壬寅 | 楊武大將軍 |
2023 | 癸卯 | 虞程大將軍 |
2024 | 甲辰 | 彭寵大將軍 |
2025 | 乙巳 | 徐洪大將軍 |
2026 | 丙午 | 周宣大將軍 |
2027 | 丁未 | 耿恭大將軍 |
2028 | 戊申 | 孫伯輿大將軍 |
2029 | 己酉 | 徐茂公大將軍 |
2030 | 庚戌 | 倪秘大將軍 |
庚卯年中的歷史重大事件
庚卯年,在中國傳統曆法中是一個干支紀年,表示地支的卯年與天干的庚年相組合。以下是庚卯年在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
公元 | 朝代/國家 | 事件 |
---|---|---|
509 | 南朝梁 | 武帝蕭衍即位 |
581 | 北周 | 滅北齊,統一北方 |
695 | 唐朝 | 武則天稱帝,建立武周政權 |
775 | 唐朝 | 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 |
859 | 唐朝 | 宣宗李忱即位,開啟大中之治 |
943 | 五代十國 | 南唐李璟稱帝 |
1027 | 宋朝 | 李元昊建立西夏 |
1103 | 宋朝 | 徽宗趙佶即位 |
1187 | 南宋 | 孝宗趙昚即位 |
1269 | 元朝 | 世祖忽必烈即位 |
1351 | 元朝 | 紅巾軍起義爆發 |
1433 | 明朝 | 宣德帝朱瞻基即位 |
1515 | 明朝 | 正德帝朱厚照即位 |
1595 | 明朝 | 萬曆帝朱翊鈞徵討朝鮮,壬辰戰爭爆發 |
1675 | 清朝 |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 |
1755 | 清朝 | 乾隆帝平定準噶爾部落 |
1835 | 清朝 | 道光帝即位 |
1915 | 中華民國 | 袁世凱稱帝,建立洪憲帝國 |
1999 | 中華民國 | 李登輝宣佈兩國論,引發兩岸關係緊張 |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干支紀年是一個迴圈系統,因此歷史上有多個庚卯年。上述表格僅列出了部分庚卯年發生的重大事件,不代表完整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