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法規 樓層高度】建築法規解密:搞懂樓層高度眉角,裝修夾層屋、樓中樓前必看!

【建築法規 樓層高度】建築法規解密:搞懂樓層高度眉角,裝修夾層屋、樓中樓前必看!
類型 定義 限制
夾層 位於樓板與天花板之間 超過該層1/3或100平方公尺視為另一樓層
挑空 部分居室提高樓高,無樓板 不計入樓地板面積
挑高 樓層高度超過法規規定 住宅一樓<4.2m,其他樓層<3.6m
複層式 不同樓板高度 樓高<4.2m,平均高度<3.6m

違規行為及後果

  • 擅自補平挑空,增設樓層或夾層
  • 破壞容積管制,影響住户權益

政府政策

建築法規 樓層高度 Play

  • 訂定審查原則規範樓板挑空
  • 明確夾層涉及建築法規變更
  • 責成政府制定合理樓層高度審查原則
  • 加強宣導,媒體宣傳遏制歪風

名詞定義

  • 夾層:建築物樓層之間的夾層空間
  • 挑空:提升部分居室樓高,不含樓板
  • 挑高:建築物的高度超過法定規定
  • 複層式:同一空間內不同樓板高度設計

樓地板淨高

建築法規 樓層高度

  • 扣除樓板厚度(約18-25cm)後剩下的室內高度
  • 標準樓高3m,扣除樓板後淨高275cm

建築法規 樓層高度

前言

建築法規中規定了樓層高度的限制,以確保建築物的安全和居住舒適度。本文將深入探討建築法規中關於樓層高度的規定,並介紹影響樓層高度的因素。

建築法規

台灣地區的建築法規由內政部頒布的「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編」規範。其中,第82條規定了樓層高度的限制:

樓層類型 最低樓層高度(m)
住宅 2.8
商業 3.0
辦公室 2.8
公共建築 3.0

影響樓層高度的因素

除了法規規定外,以下因素也會影響樓層高度:

  • 建築用途:不同的建築用途需要不同的樓層高度,例如商場需要較高的樓層高度以容納較高的商品層架。
  • 自然採光:充足的自然採光對居住舒適度至關重要,較高的樓層高度可以引入更多的自然光。
  • 結構安全性:樓層高度過高會影響建築物的結構穩定性,因此必須考慮建築物的結構設計。
  • 消防安全:較高的樓層高度增加火災逃生的困難度,因此法規會對高層建築的樓層高度做出限制。
  • 美觀需求:樓層高度也會影響建築物的整體美觀,過高或過低的樓層高度可能會破壞建築物的平衡感。

影響

樓層高度的規定對建築設計和使用有著重要的影響:

  • 空間利用率:樓層高度會影響建築物的空間利用率,較高的樓層高度可以提供更多的垂直空間。
  • 建造成本:較高的樓層高度需要更多的材料和工程技術,因此會增加建造成本。
  • 居住舒適度:適當的樓層高度可以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提供充足的採光和通風。
  • 安全性:樓層高度過高會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安全性,並增加火災逃生的困難度。

結論

建築法規中規定的樓層高度限制是確保建築物安全和居住舒適度的重要保障。在設計建築時,建築師必須考量各種因素,包括建築用途、自然採光、結構安全性、消防安全和美觀需求,才能確定最適當的樓層高度。

延伸閲讀…

夾層屋、樓中樓裝修前,這些名詞、法規先搞懂!

樓高的隱藏秘密:樓層高度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