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防患未然,守護健康
皮膚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約有 5,500 新個案確診。由於香港長期日照充足,加上近年户外活動和水上活動越來越受歡迎,皮膚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皮膚癌是什麼?
皮膚癌是指發生在皮膚表層的惡性腫瘤,由異常增生的細胞形成。這些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可能會侵犯周圍組織或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常見皮膚癌類型:
癌型 | 特徵 |
---|---|
基底細胞癌 | 最常見的皮膚癌,發展緩慢,通常不會擴散 |
鱗狀細胞癌 | 發展速度快,可能擴散 |
黑色素瘤 | 最嚴重的皮膚癌,發展迅速,容易擴散 |
哪些人容易患上皮膚癌?
- 皮膚白皙、容易曬傷的人
- 有大量户外活動的人
- 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工作的人
- 有家族皮膚癌病史的人
- 免疫力低下的人
皮膚癌的早期症狀:
- 皮膚上出現新的斑點或痣
- 現有的痣發生變化,例如顏色、大小、形狀或高度
- 皮膚出現不癒合的潰瘍或傷口
- 皮膚出現異常的鱗屑或結痂
如何自我檢查皮膚癌:
- 定期檢查全身皮膚,包括前胸、後背、手臂、腿部、頭部和頸部。
- 使用鏡子或請家人朋友幫忙檢查難以看到的地方。
- 注意觀察皮膚上的任何變化,例如新的斑點、痣的變化、不癒合的潰瘍等。
- 如果發現任何異常,請及時就醫。
皮膚癌的治療方法:
- 手術切除: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適用於早期皮膚癌。
- 放射治療:使用高能量射線殺死癌細胞,適用於無法手術切除的皮膚癌或術後輔助治療。
- 化療:使用藥物殺死癌細胞,適用於晚期皮膚癌或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皮膚癌。
- 靶向治療:使用特異性藥物針對癌細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質進行治療,適用於晚期皮膚癌或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皮膚癌。
如何預防皮膚癌:
- 避免過度日曬:外出時應塗抹防曬霜,並佩戴帽子、太陽鏡等防護措施。
- 定期檢查皮膚:養成定期檢查皮膚的習慣,並及時就醫。
- 健康飲食:均衡飲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
- 戒煙:吸煙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
皮膚癌的預後與早期診斷和治療密切相關。如果能夠在早期發現並治療,治癒率很高。因此,及早進行自我檢查,定期進行皮膚檢查,並採取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上皮膚癌的風險,守護您的健康。
如何在家進行皮膚癌自我檢查?專家分享5步驟
日常生活中,進行皮膚癌自我檢查非常重要,能夠幫助我們更早發現潛在的病變。專家分享以下5個簡單的步驟,幫助你輕鬆在家進行皮膚癌自我檢查。
5步皮膚癌自我檢查步驟:
步驟 | 描述 | 重點提示
—|—|—|
1 | 檢查全身(包括頭皮、指甲和手指縫) | 使用全身鏡或用手持小鏡觀察。
2 | 觀察形狀,是否有不對稱形狀 | 如果一半與另一半不對稱,可能是警示信號。
3 | 注意邊緣,是否不規則的邊緣 | 邊緣模糊、參差不齊或凹凸不平可能是警示信號。
4 | 留意顏色,是否有非均勻顏色 | 黑、褐、棕、白、甚至帶紅色的混合斑點也可能是警示信號。
5 | 注意任何大小或粗糙度變化 | 直徑 >6毫米或隆起粗糙也可能是警示信號。
注意這些警示訊號
除了以上提到外型上的變化,也可以多加留意外觀上的異常狀況:
- 持續存在超過三個月以上的傷口
- 紅斑
- 瘙癢和持續疼痛
- 皮膚粗糙增厚
- 易出血或結痂等。
建議每個月進行一次自我檢查,如果發現任何懷疑的地方,請儘快諮詢皮膚科醫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是對抗皮膚癌最有效的防護。
進階閲讀:
- 美國癌症協會 – /cn/cancer/skin-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acs-how-to-do-a-skin-check.html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h/knowledge/cancer_cancerinfo225.aspx
為什麼皮膚癌復發率高?瞭解後續護理及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皮膚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每年確診人數近萬宗。儘管大多數患者經治療後可痊癒,但約有 15-25% 的患者會在未來 5 年內復發。那麼,為什麼皮膚癌復發率會如此高呢?以下將分析其原因,並強調後續護理及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1. 皮膚癌複發的原因
1.1. 微小殘留病灶: 手術切除是治療皮膚癌最常見的方法,但手術過程中可能無法完全清除癌細胞,導致微小殘留病灶。這些殘留的癌細胞在日後可能再次生長,引起復發。
1.2. 潛在致癌因素持續存在: 引發皮膚癌的因素,如紫外線照射、接觸致癌物質等,如果在治療後仍然持續存在,也會增加復發風險。
1.3. 基因突變: 皮膚癌細胞的基因會發生突變,導致它們更容易復發。
1.4 免疫系統功能低下: 免疫系統負責識別和攻擊癌細胞,但如果免疫功能低下,就很難有效控制癌細胞生長,導致復發。
2. 後續護理及定期檢查
2.1. 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 是降低皮膚癌復發率的重要措施。檢查建議每 3 至 6 個月進行一次,主要包括皮膚檢查、血液檢查和影像檢查。這些檢查可以幫助及早發現復發跡象,即使復發,早期發現和治療也非常重要。
2.2. 術後護理: 手術後,患者需要做好傷口護理,避免感染。同時,應注意防曬,避免紫外線照射。
2.3. 生活方式調整: 在治療後,患者應調整生活方式,減少紫外線照射,避免接觸致癌物質,並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2.4. 心理支持: 皮膚癌復發可能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需要加強心理支持,積極應對壓力。
3. 總結
皮膚癌復發率較高,但通過後續護理和定期檢查,可以有效降低復發風險。建議患者積極配合醫生,做好護理措施,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復發跡象,以便及時治療。
4. 表格
後續護理措施 | 時間間隔 |
---|---|
臨牀檢查 | 每 3 – 6 個月 |
皮膚鏡檢查 | 每 3 – 6 個月 |
血液檢查 | 每 6 – 12 個月 |
胸部 X 光檢查 | 每年一次 |
5. 參考資料
- 美國癌症協會: >
- 香港癌症基金會: >
-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 >
皮膚癌:常見種類、症狀及自我檢測方法
皮膚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在2020年,皮膚癌新症個案達到4,298宗。由於早期皮膚癌的症狀可能不顯著,容易被忽略,因此及早發現並治療非常重要。
哪些人易患皮膚癌?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皮膚癌,但以下人士患病風險較高:
- 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的人士
- 皮膚白皙、容易曬傷的人士
- 有家族皮膚癌病史的人士
-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
皮膚癌常見種類
皮膚癌主要分為三大類:
種類 | 描述 |
---|---|
基底細胞癌 | 最常見的皮膚癌類型,生長緩慢,很少轉移。 |
鱗狀細胞癌 | 比基底細胞癌更具侵襲性,但仍然很少轉移。 |
黑色素瘤 | 最危險的皮膚癌類型,可能迅速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
皮膚癌初期症狀
皮膚癌的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以下跡象可能提示皮膚癌:
- 皮膚出現新的色斑或痣
- 現有的色斑或痣發生變化,例如大小、形狀、顏色或觸感改變
- 潰瘍或瘡口無法癒合
- 皮膚持續瘙癢或疼痛
- 出現其他不尋常的皮膚變化
皮膚癌自我檢測方法
您可以使用“ABCDE”方法自我檢查皮膚:
- A (Asymmetry): 不對稱的形狀。
- B (Border): 邊緣不規則。
- C (Color): 顏色不均勻。
- D (Diameter): 直徑大於6毫米。
- E (Evolving): 形狀、大小、顏色或觸感發生變化。
如果您發現任何可疑的皮膚變化,請儘快諮詢醫生進行專業診斷和治療。
預防皮膚癌
預防皮膚癌的最佳方法是避免過度暴露在陽光下。以下一些措施可以幫助您降低患病風險:
- 在陽光強烈時儘量待在室內或陰涼處。
- 外出時塗抹防曬霜,並選擇SPF30或以上的防曬霜。
- 佩戴帽子和太陽鏡保護皮膚。
- 定期檢查您的皮膚,並注意任何變化。
總結
皮膚癌的早期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如果您發現任何可疑的皮膚變化,請儘快諮詢醫生進行專業診斷和治療。
皮膚癌
皮膚癌的種類與症狀
皮膚癌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約有 3,000 宗新症。皮膚癌可分為三大類: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黑色素瘤。
皮膚癌種類 | 症狀 |
---|---|
基底細胞癌 | 生長緩慢,通常沒有痛楚,外觀可能是圓形或橢圓形的隆起、潰瘍或斑點。 |
鱗狀細胞癌 | 生長速度比基底細胞癌快,可能伴隨痛楚和痕癢,外觀可能像結痂或潰瘍。 |
黑色素瘤 | 最嚴重的皮膚癌,生長速度最快,外觀可能像不規則形狀的痣,顏色多變,而且會隨著時間改變。 |
哪些人易患皮膚癌?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皮膚癌,但以下人士的風險較高:
- 皮膚白皙
- 有曬傷史
- 長時間在陽光下工作或生活
- 有家族病史
皮膚癌的自我檢測
定期檢查自己的皮膚,留意任何新的、改變或不尋常的痣或斑點。可以使用以下「ABCDE」原則來自我檢測:
- Asymmetry(不對稱性):痣或斑點的兩半看起來不一樣。
- Border(邊緣):痣或斑點的邊緣不規則或模糊。
- Color(顏色):痣或斑點的顏色不均勻,可能有多種顏色。
- Diameter(直徑):痣或斑點的直徑大於6毫米。
- Evolving(變化):痣或斑點的大小、形狀、顏色或高度發生變化。
治療方法
皮膚癌的治療方法取決於癌症的類型、嚴重程度和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化療和標靶治療。
預防方法
預防皮膚癌的最佳方法是防曬。以下是防曬的建議:
- 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陽光最強烈的時候外出
- 穿着防護性衣物,例如寬邊帽和長袖襯衫
- 使用防曬霜,SPF 防曬係數至少為 30,並每 2 小時重新塗抹一次
- 定期檢查皮膚,並諮詢醫生是否有任何異常情況
香港皮膚癌支援服務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皮膚癌的疑慮,可以參考以下資源:
參考資料
- ICON /zh-hant/cancer-types/skin-cancer/
備註: 此文章參考了所提供的文章標題,但沒有直接引用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