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樑原則】梁穿孔原則解密:專家教你哪些樑能穿?哪些穿不得!

【穿樑原則】梁穿孔原則解密:專家教你哪些樑能穿?哪些穿不得!

地樑開孔位置探討

引言:

地梁開孔位置的設置常引發爭議。本文旨在探討地梁開孔是否可設置於距柱邊兩倍梁深範圍內,並考量韌性和耐震設計要求的影響。

穿樑原則 Play

背景:

鋼筋混凝土結構參考圖中,「梁穿孔補強詳圖」規定距柱面兩倍梁深範圍內不可穿孔,而「地梁穿孔補強詳圖」未提及此限制。為此爭執產生,探討地梁開孔位置的合理性。

有完整地下室外牆或連續壁的地樑

穿樑原則

對於有地下室外牆或連續壁的地梁而言,地震力主要由外牆承擔,地樑一般不會產生塑鉸,但仍需按耐震設計規範放大地震力設計。然而,實際上大部分地震力仍由外牆承受,使地樑受力較小,因此無韌性需求。理論上,此時地樑開孔可設於距柱邊兩倍梁深範圍內。

無地下室或地下室外牆不完整的地樑

若無地下室或地下室外牆不完整,地梁需具備韌性。標準圖建議避開距柱邊兩倍梁深範圍內開孔,以確保地樑具有足夠的彎矩和剪力強度。

開孔位置建議

一般情況下,開孔宜設於跨度中央的較低剪力區域,以減少二次彎矩的影響。標準圖提供的開孔位置和尺寸建議僅作參考,設計者需個別檢核安全性和承受力。

穿孔處補強

標準圖提供的開孔補強筋量並非絕對保證安全,設計者需檢核是否滿足剪力和二次彎矩的要求,尤其是在距柱邊兩倍梁深範圍內開孔的情況下。

筏基連通管影響

筏基坑內上、下連通管的穿孔面積較小,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強。但設計圖説應説明穿孔位置應避免地梁的高應力區,且補強筋需均勻分佈於梁腹全寬。

梁尺寸與開孔限制的靈活性

由於不同地梁尺寸,以梁深作為開孔限制範圍可能並不合適。因此,設計圖説需根據個案條件作出特殊註明。

結論:

地樑開孔位置的設置需考量地震力和韌性的影響。對於有完整地下室牆的地樑,理論上可設於距柱邊兩倍梁深範圍內,但實務上通常設置於剪力較小的區域。對於無韌性需求的地樑,可考慮在距柱邊兩倍梁深範圍內開孔,但需滿足相關的剪力和彎矩要求。

開孔位置建議 根據標準圖,開孔宜設置於跨度中央的較低剪力區域,以減少二次彎矩的影響。
標準圖提供的建議 標準圖提供的開孔位置和尺寸建議僅作參考,設計者需個別檢核安全性和承受力。
穿孔處補強 對於距柱邊兩倍梁深範圍內開孔的情況,設計者需特別注意開孔處的補強筋量是否滿足剪力和二次彎矩的要求。
筏基連通管影響 筏基坑內的上、下連通管穿孔面積較小,通常不需要額外補強,但設計圖説應説明穿孔位置應避免地梁的高應力區。
梁尺寸與開孔限制的靈活性 由於不同地梁尺寸,以梁深作為開孔限制範圍可能並不合適,因此,設計圖説需根據個案條件作出特殊註明。

穿樑原則

穿樑原則是一種營建結構設計中的基本原則,旨在確保建築物承受樑荷載時的穩定性。此原則要求樑應穿過承重牆或柱體,並將荷載均勻分佈,以避免過度集中導致結構損壞。

穿樑原則的優點

  • 提升建築物的承載能力
  • 防止樑在荷載下產生過度應力
  • 提高結構的穩定性和抗震能力
  • 允許較大的樑跨度,擴展設計靈活性

穿樑原則的類型

穿樑原則可分為:

類型 描述
單向穿樑 樑僅穿過一個承重牆或柱體
雙向穿樑 樑同時穿過兩個承重牆或柱體
多向穿樑 樑穿過多個承重牆或柱體

穿樑原則的應用

穿樑原則廣泛應用於各種建築構造中,包括:

  • 住宅樓宇
  • 公共建築
  • 商業建築
  • 工業廠房
  • 橋樑結構

穿樑原則的設計準則

設計穿樑時,應考慮以下準則:

  • 樑跨度:樑跨度越長,穿樑原則就越重要。
  • 荷載分佈:應確保荷載均勻分佈在樑上。
  • 承重結構:承重牆或柱體的強度和承載能力應足以承受樑荷載。
  • 材料:梁的材料應能承受預期的荷載。
  • 施工工法:穿樑的施工工法應符合建築規範。

穿樑原則與結構安全

穿樑原則是確保建築物結構安全性的關鍵因素。遵守此原則可:

延伸閲讀…

大梁可以穿孔嗎?結構技師告訴你所有梁穿孔要注意的細節!

鑫築驗屋- 結構混凝土設計規範之13.13.5之規定可 …

  • 防止樑發生結構性損壞
  • 減輕地震等橫向荷載對建築物的影響
  • 提高建築物的整體耐久性和安全水平

結論

穿樑原則是建築結構設計中的基本且至關重要的原則。透過均勻分佈樑荷載並防止結構損壞,此原則提升了建築物的承載能力、穩定性和抗震能力。仔細執行穿樑原則對於確保建築物的結構完整性和居住者的安全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