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超越現世的終極關懷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們會對各種事產生關懷,例如成績、工作、收入、居住環境、生活享受等。這些關懷大多是暫時性的,隨著時間和情況的變更,會逐漸淡化。然而,也有一些追求卻是長遠或永恆的。例如我們喜歡俊男美女,喜歡享樂,討厭吃苦等。這些追求指向一個超越物質生活的價值觀:宗教。
宗教關懷是一種超越現世、永恆的追求,它著眼於對某個超越者(上帝或涅槃)或狀態的追求。神學家田立克將這種對超越的追求稱之為終極關懷,並認為,當我們面臨終極、無條件、全體而無限的宗教關懷時,我們無法逃避或卸下心機。這種關懷是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並有各種宗教和哲學流派對此進行解答。


哲學家楊德爾則以「診斷」與「治療」來定義宗教,但這並無法清晰區分哲學與宗教,因為哲學研究也包含對人生意義的診斷和治療。例如儒家認為人生的問題就是未能體現仁,因此他們鼓勵人們克己復禮以表現仁愛。
本書並未深入分析哲學與宗教的界限,而是通過研究終極關懷、診斷和治療,以這些概念工具來解釋哲學流派的主張。
終極關懷:人生最後旅程的温柔陪伴
終極關懷,又稱安寧照護,指的是對末期病患提供的身心靈照護,主要目標是減輕病患痛苦,提升生活品質,並協助其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終極關懷的範圍涵蓋醫療照護、心理支持、靈性撫慰及臨終陪伴,透過專業團隊的協助,讓病患及家屬都能在安寧與尊嚴中度過最後的時光。
終極關懷的內容
終極關懷的內容主要包含以下項目:
項目 | 內容 |
---|---|
疼痛控制 | 透過藥物、物理治療等方式,減輕病患的生理痛苦。 |
症狀控制 | 除了疼痛之外,也需控制其他症狀,例如呼吸困難、噁心嘔吐等。 |
心理支持 | 提供心理諮詢和情緒支持,協助病患及家屬面對疾病和死亡議題。 |
靈性撫慰 | 協助病患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並進行宗教儀式或其他靈性活動。 |
臨終陪伴 | 在病患生命最後階段,提供陪伴和支持,讓病患在安寧的環境中離世。 |
終極關懷的效益
終極關懷的效益包括:
- 減輕病患的痛苦,提高生活品質。
- 幫助病患及其家屬更好地面對疾病和死亡。
- 提供病患心靈上的支持和慰藉。
- 讓病患在安寧的環境中離世。
終極關懷的發展
終極關懷的概念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生命質量的重視,終極關懷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醫療照護模式。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建立起完善的終極關懷體系,為末期病患提供專業的服務。
如何獲得終極關懷服務
如果需要終極關懷服務,可以透過以下管道聯繫:
- 醫院的安寧病房或安寧照護團隊
- 社區的安寧照護機構
- 慈善團體或宗教機構
結語
終極關懷是一種充滿愛與關懷的照護模式,它不僅減輕了病患的痛苦,也讓病患及其家屬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擁有更多的尊嚴和安寧。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觀唸的轉變,終極關懷將會成為越來越普遍的醫療照護方式,讓更多末期病患都能獲得適切的照護,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