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韓國影視劇,有時會發現場合會用到中文,比如葬禮靈堂門口會掛「吊」字樣,所以想瞭解現在韓國受以前中國文化,文字影響有哪些,有多少持續2. 地名。
包括河流,山川,島嶼,城市,街道,地鐵站,大學,部分建築物。
舉例來説,??(漢江),???(漢拿山), ???(汝矣島),?????(釜山廣域市),????(國會大路) ,????(鷺梁津站),?????(延世大學校),?? ??(大河大廈).。
地鐵站,火車站,城市介紹中,能看到相關韓語地名後附有漢字,這些漢字與其説是中文翻譯,不如説是這些地名漢字詞。
因為他們是字形式出,並且很多保留了韓式漢字用法和特徵。
有一些地名並沒有使用漢字,例如???(喜鵲山,??是韓語中喜鵲固有詞説法),???(se江站,這個翻譯,我留意到該地鐵站使用翻譯是:?江站,即迴避第一個非漢字詞翻譯)3. 成語。
韓國有一些成語,雖然使用得不是那麼,但是能見到,脱離了漢字,韓式成語含義無法解釋,例如: ????(口尙乳臭),????(奇想天外),????(路柳牆花),????(馬耳東風),????(面腹背).4. 有日常生活中使用漢字,這些漢字所有人認識,例如下圖菜單中大,中,,4.然後是各種正式場閤中使用漢字。
例如婚禮,開業典禮,葬禮,頒獎禮。
但韓國人使用祝詞單調。
2009年初,京釜線二期工程全長254.2 km大丘-釜山區間,其中鋪軌完成96.6km區間內15萬5千個無渣混凝土枕木(佔全區間35萬8千個37%)中,有332個發生龜裂。


一個可以展示韓國人正式場合愛漢字例子前一段時間,AlphaGo和李世石圍棋人機戰後,韓國棋院授予AlphaGo榮譽九段證書。
可以看到證書上大多數是漢字。
5. 再就是韓語中大量使用隱性漢字詞了。
這寫漢字詞雖然日常生活中及文字書寫中大量使用,但因為韓國政府刻意地去漢化,現在大量出現漢字詞漢字發音給出(於標識這個漢字詞韓式發音拼音),需要瞭解這個詞後,才能明白這是漢字詞。
有些漢字詞因為韓語中常用,有時候意識不到這是 漢字詞,例如男孩叫哥哥時會説?,這個詞是漢字詞”兄”。
弟弟??,是漢字詞(同生,即同一個母親生),妹妹,???,是漢字詞(女同生)。
而另一些漢字詞雖然韓語中使用,但是漢字中成了生僻字,使用了。
例如????是丟人,丟臉意思,這裡?? 即漢字詞「猖披」,但”猖披”這個詞現代中文中使用了。
因為韓語是表音文字,只能標識發音,而漢字詞比重有,會有同一個韓語單詞,應多個漢字詞情況,例如?? 這個詞因為現在韓國漢字教育停滯和鬆懈,會導致一些誤會,例如很多中小學生,誤以安重根職業醫生,這是因為提到”??? ???”時既可以理解為”安重根醫生”,可以理解為”安重根義士”。
其實漢字詞韓語中佔比重,是一些高級表達,複雜文件,漢字詞佔比例,可以超過百分之六七十,例如法律相關文件。
但現在,這些漢字詞韓文拼寫方式來書寫,表達語音,隱匿文章中,像日語那麼。
補充整理: 雖然韓語中漢字詞很多,但像某些名族氣焰高漲人説,韓語漢語注音文字,或者方言而已。
韓語有自己獨立語法和體系,雖然漢字詞多,固有詞和外來詞很多,而且漢字詞比重持續下降。
韓語是一門,獨立而語言,認為是屬於阿爾泰語系,或者孤立語系,學術上沒有定論。
韓語是拼讀和書寫科學而文字,韓國沒有文盲,因為即使不上學能識字。
腦補一下中文如果沒有漢字,只有漢語拼音,雖然可能會少了味道,但估計只要是智力人,上不上學能「識字」。
我瞭解,韓國確實有一些項目嘗試使用韓文語音標註系統,幫助那些沒有文字語言實現書寫系統。
如果這些項目推動話,後可能會出現某些語言長得和韓語一模,但實際上是另一種語言情況。
補充一個小故事(節選自維基百科):這是一次因為有標註漢字詞而導致事故,並引了起損失。
2009年初,京釜線二期工程全長254.2 km大丘-釜山區間,其中鋪軌完成96.6km區間內15萬5千個無渣混凝土枕木(佔全區間35萬8千個37%)中,有332個發生龜裂。
龜裂部位是混凝土枕木上「締結裝置」,這個裝置裏規定是要放防水發泡填充物,但韓文裏「防水」與「放水」寫法「??」,漢字區別,故施工公司理解錯了圖紙意思,枕木裏有加防水材料反而加了吸水材料,造成了全部15萬5千多根枕木成為次品而需要鋪設。
韓國看到並不是中文,而是朝鮮漢字。
我認識大部分韓國朋友們,其住民登錄證(於國民身份證)上面有其名字漢字寫法。
一些報章、電視新聞報道中,一些詞語或漢字表示,韓文表示,通過括弧相關詞語漢字寫法加上。
因為韓文詞語有多個應漢字(如:「??」可以是「天命」,可以是「闡明」),因此很多時候漢字,是避免混淆。
電視和報章新聞例,標題裏見幾個漢字是:一些正規、活動使用漢字。
什麼葬禮啊,竣工儀式啊。
除此之外,韓國法律相關書籍大量保有漢字詞,歷史書籍需要漢字標識地名、官職名、人名。
糾正一點,韓國電視劇中看到漢字是「漢字」(??/Hanja),而非中文(Chinese/Mandarin),像你看到「私は中國人です」這句日語,不能説它裡面包含了中文,而是包含了漢字。
有人覺著我説中文≠漢字奇怪,那請你思考下,漢語拼音是中文還是英文?(這個問題回答後做了詳説),言歸正傳,回答題主問題。
十五世紀,瞭解決朝鮮語固有字書寫問題,民間認識漢字百姓書寫交流,朝鮮世宗大王組織創造了朝鮮文字(諺文),這一點和當年中國大陸創造漢語拼音類似。
但是直至朝鮮日本佔領前,其官方文字為文言文,諺文民間使用,而且當時朝鮮社會上有這麼一種心態,會漢字是「高富帥」,是社會上層人士和知識分子,只有「矬」會去使用諺文。
甲午戰爭後,朝鮮國內獨識高漲,一些民族主義分子主張脱離清帝國屬關係,包括文化上影響,發動廢除漢字改用諺文運動(諺文運動),但是諺文運動後來日本殖民統治者壓制了,使得漢字以日文名義繼續朝鮮半島苟延殘喘了半個世紀。
二戰獨立後,韓國民族主義者希望韓國徹底擺脱中日文化影響,呼籲廢除漢字,完全使用朝鮮文字。
1948年,韓國頒布了《諺文專屬用途法》,以前登大雅之堂諺文成了韓國官民共用文字,那時起,韓語和當今日語開始了漢諺混用時代(然而北朝鮮自1949年立國後,推行全面禁止使用漢字政策,這一點韓國鼓勵諺文,但包容漢字政策)。
通過韓國國內諺文專用派長期鬥爭,韓國漢字式微,韓國獨立後出生一代開始接觸到漢字了。
1920年3月5日朝鮮日報創刊號,看懂無任何壓力,基本上看不到一個諺文。
1948年7月18日朝鮮日報,報道前一天簽署韓民國憲法(韓民國憲法大部分是漢字書寫)。
1950年6月26日朝鮮日報,報道朝鮮25日清晨入侵韓國。
)但是於傳統韓文中有六成以上文字漢字詞,不可避免出現多音字現象,而朝鮮文字和漢語拼音一樣,無法區別同音字,所以即便是現在,韓國國內很多場合不可避免使用漢字。


延伸閱讀…
1950年6月28日朝鮮日報號外,於北朝鮮節節勝利並佔領了漢城,當天朝鮮日報社被北朝鮮控制,畫風完全變了,可以看出當天報紙反映出了當時北朝鮮要求完全去漢字化(部分標題)要求。
1960年4月26日朝鮮日報,報道李承晚因419運動宣佈辭職下台。
1960年4月26日朝鮮日報,報道李承晚因419運動宣佈辭職下台。
1974年8月16日朝鮮日報,報道朴正熙愛人,朴槿惠母親陸英修遇刺身亡。
可以看到有些標題開始看不懂了。
1980年3月1日朝鮮日報,報道金大中政治犯當局解除禁恢復公民權。
1987年6月30日朝鮮日報,報道盧泰愚迫於壓力宣佈修憲,總統間接選舉改為全民直選。
1987年6月30日朝鮮日報,報道盧泰愚迫於壓力宣佈修憲,總統間接選舉改為全民直選。
1994年7月10日朝鮮日報,報道金日成逝世和金正日接班。
人名,基本上找不到多少漢字了。
2001年9月12日朝鮮日報,報道美國911事件,「美國」、「2棟」、「全軍」,其他全部是諺文。
2006年1月16日朝鮮日報,介紹台灣帥哥級政治人物馬英九(報紙上是這樣形容),可以看到,雖然文中出現了「馬英九」、「湖南」、「衡山」、「呂秀蓮」、「蔣經國」漢字,但是是放在括弧裡面,作為前面諺文一個補充。
2012年8月20日朝鮮日報,報道釣魚島「國有化」導致中國浪潮,可以看到整版新聞沒有一個漢字。
翻出韓國曆年來報紙進行,你可以發現隨著時間推移韓文中漢字佔比例少了,到現在零。
但是於傳統韓文中有六成以上文字漢字詞,不可避免出現多音字現象,而朝鮮文字和漢語拼音一樣,無法區別同音字,所以即便是現在,韓國國內很多場合不可避免使用漢字。
1、姓名。
眾所周知,每一個韓國人會有一個漢字名字,而人名往往是韓國人小學會漢字,因為這幾個漢字會伴隨一生。
(朝鮮,於金氏政權全面禁止使用漢字,所以朝鮮建國後出生人只有諺文名字,説只有讀音,沒有漢字名字,因此中日兩國於1949年後出生朝鮮人名只能進行音譯,無法準確用漢字直譯其名字,除非朝鮮官方公佈其標漢譯名,比如金正恩,朝鮮沒有公佈官方譯名之前,翻譯成了金正雲、金正銀、金正恩多個版本,而他老婆有李雪主、李雪柱、李雪珠、李雪洙多個版本。
)但是於傳統韓文中有六成以上文字漢字詞,不可避免出現多音字現象,而朝鮮文字和漢語拼音一樣,無法區別同音字,所以即便是現在,韓國國內很多場合不可避免使用漢字。
延伸閱讀…
1、姓名。
眾所周知,每一個韓國人會有一個漢字名字,而人名往往是韓國人小學會漢字,因為這幾個漢字會伴隨一生。
(朝鮮,於金氏政權全面禁止使用漢字,所以朝鮮建國後出生人只有諺文名字,説只有讀音,沒有漢字名字,因此中日兩國於1949年後出生朝鮮人名只能進行音譯,無法準確用漢字直譯其名字,除非朝鮮官方公佈其標漢譯名,比如金正恩,朝鮮沒有公佈官方譯名之前,翻譯成了金正雲、金正銀、金正恩多個版本,而他老婆有李雪主、李雪柱、李雪珠、李雪洙多個版本。
)2、單個專有詞像拼音一樣,你一個音節,猜到是什麼字,所以韓國一些單個專有詞會使用漢字,是標題中,,識別,比如國名簡稱:中、日、美、韓、北(北韓)。
3、logo、商標因為漢字外形、,比起諺文有美學意義,所以很多韓國企業和學校logo中包含有漢字元素。
,有很多商標是廢除漢字運動前有老字號,現今繼續保留。
6、傳統活動喜、喪活動和農曆節日中,韓國保留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可以看到大大的囍、弔、祝、祭、禮、春這些漢字,不乏漢字標語。
7、公路和鐵路標識1998年,時任總統金大中指示韓國境內道路標誌和火車站、公車站需標註漢字(很多中、日遊客到韓國誤以是照顧他們)8、墓碑這個放圖了,可以百度搜索。
9、書法作品這個和中國大陸使用字書寫書法原因一樣,寫了。
10、1948年以前作品比如古籍、雕刻、蹟,這個和現代韓國漢字使用無關係,這和完全廢除喃字越南有很多漢字書籍和蹟意義一。
總來説,相比朝鮮,韓國於漢字容度算,國內有一部分漢字復興派力去遊説政府和國會保留漢字,還提出了學習現代日文「和漢混用」主張,擴大漢字韓文中比例,但是於漢字派領袖李在田去世,加之韓國民主後,代表精英階層總統權力縮小,代表平民階層國會權力擴大,目前形勢韓國漢字十分。
2005年,韓國全面禁止國家公文採用漢諺混寫,公交和公路中漢字標識取消,有些漢字標記改成了中文和日文(即外文),僅剩下鐵路和地鐵系統繼續使用漢字進行標註,韓國國會logo中漢字元素2014年更改諺文,漢字有韓國本國文字變成外國文字趨勢,連漢語詞有固有詞和英語詞替代危險。
,雖然漢字是中國人發明,但是不用漢字是韓國人內政,只能於。
=====================================================9、書法作品這個和中國大陸使用字書寫書法原因一樣,寫了。
10、1948年以前作品比如古籍、雕刻、蹟,這個和現代韓國漢字使用無關係,這和完全廢除喃字越南有很多漢字書籍和蹟意義一。
總來説,相比朝鮮,韓國於漢字容度算,國內有一部分漢字復興派力去遊説政府和國會保留漢字,還提出了學習現代日文「和漢混用」主張,擴大漢字韓文中比例,但是於漢字派領袖李在田去世,加之韓國民主後,代表精英階層總統權力縮小,代表平民階層國會權力擴大,目前形勢韓國漢字十分。
2005年,韓國全面禁止國家公文採用漢諺混寫,公交和公路中漢字標識取消,有些漢字標記改成了中文和日文(即外文),僅剩下鐵路和地鐵系統繼續使用漢字進行標註,韓國國會logo中漢字元素2014年更改諺文,漢字有韓國本國文字變成外國文字趨勢,連漢語詞有固有詞和英語詞替代危險。
,雖然漢字是中國人發明,但是不用漢字是韓國人內政,只能於。
中文和漢字並不能混為一談,這是語言學公認常識,像英文並於拉丁文字,俄文並於西里爾文字一樣。
,有人無法區別中文和漢字區別可以理解,很多會誤以為中文=中國文字=漢字,這情有可原,像外國人以為中國人漢人,少數民族不是Chinese一樣。
所以有解釋下。
以上説是能夠我們理解漢字,同樣外民族有很多與古今漢語意思漢字,例如日語中大丈夫、新聞、手紙、節目(原諒我偷不換輸入法了直接字寫),雖然表面上每個字我們認識,但是如不翻譯,猜出其中意思,能説這些是中文嗎?所以説漢字書寫外國語,即便我們從字面上理解出意思,於它中文。
,拉丁字母書寫漢語拼音,阿拉伯字母書寫小兒經,即便中間沒有一個漢字,但是它是中文,並不是英語,不是阿拉伯語。
眾所周知,毛澤東在世時極力推進漢語拼音化,而他講過漢語拼音化並不是要革漢語命,而是要拼音文字(拉丁文或西里爾文)來代替書寫麻煩方塊字。
假設,他願望實現了,漢字中國存在了,我們書面語全部改成拉丁文或者西里爾文,那你能説中文沒有了嗎?綜上其實可以得出另外一個結論,其實判定一個民族語言文字,關鍵是看音、看意,而不是看型。
=====================================================後我想説是,這個問題有很多韓國人或者朝鮮族朋友參與回答或評論,説心裡話,我討厭一些韓國人整天鼓吹啥是他們發明的説法,但是那一部分人(中國不乏有磚家叫獸沒事愛考證女媧是哪裡人、神農是哪裡人、孟姜女是哪裡人,很多省市搶來搶去鬧不可開交),我覺得知乎應該是討論問題地方,而不是發泄他國情緒地方(非要發泄移步「X度貼吧」、「XX論壇」),如果有異議,可以提出討論,但是請以理服人,注意素質,罵了別人,髒是自己。
綜上其實可以得出另外一個結論,其實判定一個民族語言文字,關鍵是看音、看意,而不是看型。
名片…上張圖吧,一個韓國哥們我他爸爸名片,我驚呆了…一個韓文沒有背面是英文,開始我以為是發給中國人看?他説這個他韓國名片。
第一個想到新聞標題上圖是一個當日閲讀量新聞榜有漢字是政治,經濟相關選了一個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