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志士周漢對抗外國傳教士
正文
周漢,字鐵真,湖南寧鄉人。早年從軍,後告病返鄉。見外國傳教士橫行霸道,激憤異常。光緒十七年,刊刻


正氣抗洋:周振漢反教傳奇
引言:
在清末動盪的歲月,湖南一隅湧現出一位矢志維護華夏正統的志士——周振漢。面對外國傳教士的猖獗活動,他挺身而出,發起聲勢浩大的反教宣傳運動,成為清末愛國抗洋史上的不朽傳奇。
時序 | 事件 | 概要 |
---|---|---|
1910年 | 去世 | 宣統二年,周振漢病逝獄中,一代反教志士就此隕落。 |
1908年 | 拒絕出獄 | 獲釋後,周振漢拒不出獄,堅守抗洋理念。 |
1907年 | 與寧調元共獄 | 同盟會員寧調元入獄,與周振漢共處一室,探討抗洋大計。 |
1905年 | 入獄 | 周振漢因煽動反教而被捕入獄,書寫供詞3件傳至民間。 |
1899年 | 義和團運動爆發 | 運動中,有人提出釋放周振漢,封其為湖南義師,但未獲朝廷同意。 |
1898年 | 刊印揭貼勸焚洋教堂 | 德國侵佔膠州灣,周振漢刊印揭貼,號召焚燒教堂,維護民族尊嚴。 |
1892年 | 各種宣傳品被銷毀 | 張之洞派員緝拿周振漢,查抄並銷毀其抗洋宣傳品。 |
1891年 | 刻字店被永行封禁 | 周振漢刊印反教宣傳品,長沙3家刻字店因協助刊印而被永行封禁。 |
1891年 | 出版《天豬教》反教通俗畫冊 | 周振漢刊刻《天豬教》通俗畫冊,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抨擊洋教,廣受民間歡迎。 |
反教先鋒,披肝瀝膽
周振漢,字鐵真,號「周孔徒」,湖南寧鄉人。壯年時期曾在新疆湘軍中效力,並升任陝甘候補台。光緒十年(1884年),他告病還鄉,目睹外國傳教士橫行霸道,深感憂患。
光緒十七年(1891年),周振漢親手刊刻《天豬教》畫冊,將傳教士比作「天豬精」,控訴他們欺騙國人,傷天害理。他還陸續刊印《齊心拚命》、《謹遵聖諭辟邪》等宣傳品,遍及全國,引起巨大反響。
帝國主義壓迫,百折不撓
外國傳教士害怕周振漢的宣傳品激起民憤,竭力收購並向各國通報情況,誣陷中國為「半教化之國」。清政府迫於壓力,多次派員緝拿周振漢,但都無功而返。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面對德國侵佔膠州灣,周振漢再次發起反教運動,印製揭貼號召焚燒教堂。湘撫陳寶箴在英國領事的壓力下,將周振漢拘捕。面對審訊,周振漢拒不認罪,並將候審委員關閉一室,以示反抗。
獄中抗爭,大義凜然
周振漢入獄後,湖南士紳紛紛上書請願釋放,民情激昂。陳寶箴深感棘手,將周振漢移往湖北處理。張之洞不願受理,稱「若周振漢解鄂,斷無人敢審」,將包袱推回湖南。
最終,在帝國主義的威脅和輿論的壓力下,陳寶箴將周振漢以「瘋癲成性」為由監禁。周振漢在獄中書寫供詞,自稱「湖南七十六廳、州、縣紳士庶民公刊」,抨擊外國侵略和邪教。
義士浩歌,永垂史冊
周振漢一生反教,為維護中華正統而奮鬥不息。他的反教宣傳品在民間流傳甚廣,激勵了無數國人站起來反抗外國侵略。
周振漢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成為後世學習的楷模。他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反洋抗教的歷史長河中,與其他愛國志士一起,共同譜寫華夏民族自強不息的傳奇。
避邪圖:神秘的中國古代驅邪符號
導言
避邪圖是一種廣泛運用於中國古代的圖案符號,目的是驅邪避煞,守護平安。這些圖案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涵和宗教色彩,成為中華文化中重要的民俗元素。
起源與發展
避邪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遠古時期的巫術和祭祀儀式。人們相信,某些圖案具有神靈或法力的加持,能夠驅逐惡靈和帶來吉祥。在道教興起後,避邪圖被納入了道術體系,成為一種重要的護法手段。
類型與用途
避邪圖的形式多樣,常見的有:
類型 | 用途 |
---|---|
八卦圖 | 防範煞氣、鎮宅驅邪 |
泰山石敢當 | 擋煞化煞、保家佑宅 |
五雷符 | 剋制邪祟、驅魔降妖 |
桃木劍 | 斬妖除魔、守護居所 |
猛獸圖案 | 威懾邪靈、震懾邪魔 |
主要作用
避邪圖的驅邪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阻擋煞氣:許多避邪圖具有阻擋煞氣的作用,如八卦圖和五雷符。這些圖案被認為能夠吸收或化解煞氣,防止其進入房屋或侵擾個人。
- 驅逐邪祟:桃木劍等避邪圖有著驅逐邪祟的功效。它們被認為能夠斬除妖魔鬼怪,清除周圍的負面能量。
- 鎮宅辟邪:泰山石敢當類似的避邪圖擁有鎮宅辟邪的作用。它們被放置於房屋門口或庭院中,起到鎮壓邪靈和守護家宅平安的目的。
- 吉祥庇佑:某些避邪圖還具備吉祥庇佑的寓意,如五蝠圖和麒麟圖。這些圖案象徵著福氣、財運和官運,為住宅帶來正能量。
使用方法
避邪圖的使用方法因其類型而異,常見的方法包括:
- 懸掛:將八卦圖或五雷符等避邪圖懸掛於房屋門口或牆壁上。
- 放置:將泰山石敢當或猛獸圖案擺放在住宅門口或庭院中。
- 隨身佩戴:佩戴桃木劍或麒麟圖飾品,達到護身辟邪的效果。
- 燃燒:將五雷符或驅邪符咒燃燒,產生煙霧驅散邪祟。
文化意義
避邪圖在中華文化中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它反映了中國古代民眾的宗教信仰和民俗傳統。這些圖案不僅承載著驅邪避煞的實用功能,更體現了人們祈求平安和追求吉祥的心願。
結論
避邪圖是中國古代文化中一種神秘而重要的圖案符號。它不僅具有驅邪避煞的實用功能,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涵和宗教色彩。隨著歷史的變遷,避邪圖仍然在民間流傳,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