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ㄇ字型建築」在台灣的大型社區中非常常見,無論是舊式公寓還是新式大樓。這些建築物往往具有L形、ㄇ形及T形的結構,且缺乏中間的伸縮縫。然而,這樣的結構容易遭受地震的衝擊,承受來自不同方向的拉力和壓力,導致結構受損。加上可能存在的違建問題,如夾層屋,使得某些樓層的結構面積與其他樓層不同,從而增加了地震造成倒塌的風險。此外,如果建築物的樑柱線不連貫,樑柱數量不足或不均衡,以及一樓挑高過度,這些都會使建築結構更加脆弱。當然,屋頂的違建和增加建築物的重量也可能導致建築物在地震中扭曲和倒塌。除了L形、ㄇ型和T形的建築,台灣的老式公寓也常見於商業用途。
建築物結構與地震風險
在台灣,大型社區中常見的L形、ㄇ形及T形建築物由於缺乏中間的伸縮縫,轉角處容易受到地震不同方向拉力的影響,進而導致結構受損。此外,由於違建等原因,樓層的設計可能會不一致,這也會增加地震時的風險。例如,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在2016年的高雄美濃地震中倒塌,就是因為ㄇ形建築結構的特點。相反,正方體或立方體的建築物因其重心與勁心位於幾何內部,通常具有較好的抗震能力。


地震在盆地中的放大效應
當地震波傳遞至盆地時,由於盆地邊緣與盆地內部的介質屬性不同,地震波會在盆地內部來回反射,這會導致地表震動效應加強,持續時間延長,震動加速度加大,從而增加建築物的搖晃程度並使其受損倒塌。因此,在盆地地區發生地震時,災情往往更加慘重。
購屋時的結構考量
結構技師建議,購屋時應避免挑選大U型、大T型和大L型的住宅社區,因為這些社區的建築物連結在一起,且有一側的建築物特別長,可能產生額外的扭轉力和拉扯力,增加受損風險。在發生地震時,這些結構特點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本文摘自《防災救命:地震、火災、颱風都不怕!》,由高士峯、沈哲平合著,光現出版。
當談到獨特的建築風格,「ㄇ字型建築」常常被提及。這種建築以其形似「ㄇ」字的特殊外觀而聞名,不僅具有獨特性,還能為城市增添著一分獨特的風景。
ㄇ字型建築的設計常常追求平衡和對稱,使得整個建築物看起來非常美觀。它們可以被用作觀光景點、公共建築,甚至是住宅。這些建築物的外觀總是引人注目,並且在現代建築中佔有一席之地。
這種建築風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過去幾個世紀,但它在現今的城市中仍然受到廣泛的喜愛和使用。許多建築師和設計師都將ㄇ字型建築視為一種具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設計。
在現代的城市環境中,ㄇ字型建築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獨特建築風格的代表。它們還具有許多實際的優點,例如提供更多的空間、增強建築物的結構穩定性、以及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地形條件等。這些優勢使得ㄇ字型建築成為現代建築中的一個重要類別。
總結來説,ㄇ字型建築是一個既獨特又實用的建築風格。它在現代城市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並且在建築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希望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能夠見證更多令人驚嘆的ㄇ字型建築的誕生。
延伸閲讀…
買房小心抗震差、結構受損!頂加、騎樓、ㄇ形大樓 …
震後買屋避開大U、大T、大L社區- 焦點 –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