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數字,是中文使用數字系統,分為大寫和寫,阿拉伯數字傳入前使用。
現時計算中使用。
東亞地區書寫法律文件、銀行單據(如支票)時會使用中文數字(是寫),筆劃繁複,能避免竄改作假。
中文數字寫、寫,寫、寫中文數字及對應阿拉伯數字為:
中華民國行政院訂有《公文書橫式書寫數字使用原則》,規定各公家機關公文書數字使用[2]。
中文有九個字代表“一”“九”,另有其他數字代表“十”、“百”、“千”數。
中數者,萬萬變。


七世紀古印度婆羅摩笈多是第一個提出有關0計算規則數學家。
瞿曇悉達於718年印度數字〇引入中國,以此來代替算籌[4][5]。
《孫子算經》、《五經算術》、《數術記遺》,萬數字,中國傳統使用「億、兆、京、垓、秭、壤、溝、澗、、載」十字來分。
但此十字只是表示數之間大略關係,指出數量級。
古,這十等共有四組系統:上數、中數、下數、萬進。
黃帝法,數有十等。
及其,乃有三焉。
十等者,謂「億、兆、京、垓、秭、壤、溝、澗、、載」。
三等者,謂「上、中、下」。
其下數者,十十變之。
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
中數者,萬萬變。
若言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
上數者,數變。
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
凡大數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萬萬垓曰秭,萬萬秭曰壤,萬萬壤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萬萬曰載。
度量衡,單位以上曰: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載、極、恆河沙、阿僧秪、那他、不可思議、無量數。
億以上,有十進者,如十萬曰億,十億曰兆類;有萬進者,如萬萬曰億,萬億曰兆類;有自乘數進者,如萬萬曰億,億億曰兆類。
今中數。
敦煌發現唐五代時期算經殘卷(P.3349)採用萬進法,“凡數不過十名不過萬,萬萬即改”,如“萬萬該(垓)曰梓(秭)”、“萬萬梓曰譲(穰)”。
《太平御覽》卷七百五十引《風俗》曰:“十十謂百,十百謂千,十千謂萬,十萬謂億,十億謂兆,十兆謂經,謂垓,十垓謂補,十補謂選,十選謂載,十載謂。
”《中國算學史》:“敦煌石室算經一卷並序內‘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等而上之,曰垓……曰,並稱為孫子數。
”但實際上,《孫子算經》捲上“載”為止,沒有“極”,且遞進等差。
道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易學是及其組成部分。


延伸閱讀…
出版物中,於辨識,阿拉伯數字和「十」、「百」、「千」、「萬」、「億」組合來表述大數,例如「GDP超過100萬億元」、「耗資4.6千萬元」、「出貨量2.3億部」、「60萬億億噸地球」[11]。
在台灣,「萬」、「億」以上,「兆」表示1012。
這裏「兆」代表值跟古代中文中「萬進數」系統。
中國使用國際位制詞頭,代表106詞頭mega(M)應成“兆”[12][13]。
《新華字典》中,“兆”定義是“①百萬;②古代指萬億”。
[14],但表示數字時使用「兆」而使用「百萬」,「兆」只和國際單位詞頭混用(兆赫、兆歐),有一些國際單位使用「兆」稱呼(如百萬像素稱為「兆像素」)。
雖然中國官方表示1012數多數情況下為避免與代表106詞頭mega(M)“兆”混淆,使用「萬億」來表示(新聞聯播、GDP數值),但有例外,日本動畫《工作細胞》引進國家級電視台CCTV6放送時,第一集開頭普通話配音使用「37兆2千億個各種各樣細胞」而不是「37萬2千億顆各種各樣細胞」[15]。
簡言之,「兆」中國代表國際數級詞頭mega(M)106,但多數情況下作為國際單位詞頭使用,中國民間有延續使用萬進法「兆」作為1012;在台灣是1012,可以當作單位字頭。
漢語原沒有於載、極(1048)數詞。
印度佛教有一些表示大數詞,這些數詞佛教傳播而譯漢語,但佛教外少用。
“極”以上有恆河沙(1052)、阿僧祇(1056)、那他(1060)、不可思議(1064)、無量大數(1068)、大數(1072)。
道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易學是及其組成部分。
延伸閱讀…
易學是中華文化源頭之一,有很多易學精髓東西道教內部秘密相傳着。
中國道家文化中,數字“一”到“九”不僅是計數,藴含着中萬物玄機。
《道德經》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家看來,“道通一”,“一”“道”稱。
宇宙間萬象萬物,“道”而生,換句話説,“一”起始。
無論是《周易》還是《道德經》,“陰陽”關係,處在一個核心位置之上,而“陰陽”對應數字,“二”。
無論是“太極生兩儀”,還是“一生二”,可以説,“二”萬象萬物孕育過程。
《道德經》中“三生萬物”是能體現“三”道家文化中地位。
相應,道教“三清”、“三洞”、“三氣”概念,對“三”地位詮釋。
“三生萬物”後,便是“萬象萬物”。
道教是“神仙信仰”基礎,而且,還形成了一個規模十分“神仙譜系”,而這個“神仙譜系”中,有許多“四”組合,如,“四御”、“四大天師”、“北極四聖”、“四海龍王”、“四值功曹”、“四大元帥”、“四方神”。
關於“五”,熟悉“五行”了,萬事萬物之間的複雜關係,概括“五行”之間“生克關係”。
道教諸多神仙中,有許多“五”組合,如“五方五”、“五嶽大帝”、“五帝龍王”、“五斗星君”、“五路財神”、“五龍神”、“五水神”、“五方神女”、“五方靈童”。
道教“神仙譜系”中,“六神組合”並多,其中出名,“六丁六甲”和“南斗六君”了;除此之外,有“六御”説,“四御”基礎上,加入了“玉皇大帝”和“東極青華大帝”。
數字手勢是華人社會使用一隻手手勢來表達一到十以及零數字一種肢體語言。
這種數字表達形式中國古代商業活動中使用,避免了方言帶來於數字上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