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築技術規則』第一百六十六條之一:若是住宅及集合式住宅:地面一層樓高度應不超過四點二公尺,其餘各樓層高度應不超過三點六公尺。有些售屋廣告會打出「挑高三米六」、「樓高三米」的內容,你能想像實際入住時是甚麼概念嗎?以居住者來説,真正會有感受的是淨高,如果購買的非成屋而是預售屋,更需要搞懂什麼是樓層高度了。
首先要明白樓層涵蓋的範圍:樓層高度扣除樓板厚度後為淨高度,也就是居住者感受到的室內高度。
標準樓板厚度為15公分,先抹上3至5公分厚的打底層,舖上1至2公分石英磚或大理石磚後,樓地板原厚度再加上水平及地磚鋪設,地板總厚度約在18至25公分左右。


換句話説,樓高三米再扣掉樓板厚度25公分厚,室內淨高度則是「一層樓幾高」的重要指標之一。
安全與高品質:保障您的住宅購買需求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的規定,住宅及集合式住宅的樓層高度有嚴格的限制。其中,地面一層樓高度不得超過4.2公尺,而其他各樓層高度則不得超過3.6公尺。在售屋廣告中,我們經常看到「挑高三米六」、「樓高三米」等宣傳用語,但是這些數字並不能直接反映出實際的居住空間高度。對於購買預售屋的消費者來説,瞭解樓層高度的實際含義至關重要。
樓層高度是指從樓層地面到樓層天花板的距離,而淨高度則是指在扣除樓板厚度後,居住者實際感受到的室內高度。
標準樓板厚度為15公分,但在實際施工中,還會加上打底層(約3至5公分)、隔音層以及其他裝飾層,如地磚鋪設等,總厚度通常在18至25公分之間。因此,當樓層高度為3米時,淨高度將變為275公分。這意味著,居住者實際感受到的天花板高度會比樓層高度低很多。
強化隔音措施:提升居住品質
樓板厚度對於隔音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在購買新屋時,消費者應該詢問清楚樓板施工的工法,以及是否採用了隔音地墊等緩衝材料來減少噪音傳遞。根據內政部去年修訂的《建築技術規則》,樓地板隔音有以下幾個規範:鋼筋混凝土樓板的厚度至少為15公分,或最大厚度為19公分的鋼承板式鋼筋混凝土樓板,其隔音緩衝材應能降低噪音17分貝以上;或者鋼筋混凝土樓板厚度為12公分或最大厚度為16公分的鋼承板式鋼筋混凝土樓板,隔音緩衝材應能降低噪音20分貝以上。此外,新法還規定,所有新建築都應該具有控制在58分貝以下隔音性能,以提供較佳的隔音效果。
選擇合適的公寓:留意層高標準
在選擇公寓時,除了關注樓層以外,還要仔細檢查層高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根據《住宅設計規範》,普通住宅的層高應為2.80米。這個數字是在考慮到建築結構、使用功能和舒適度的基礎上制定的最低標準。因此,當您在購買新房時,一定要確保層高符合規範,以保障您的居住品質。
「一層樓幾高?」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在物理上有很多種解釋方式。一般而言,每層樓的高度取決於建築物的設計及用途。在住宅建築中,一層樓的高度通常約為3公尺,這樣可以提供足夠的空間給人們居住。
然而,商業或辦公建築的樓高則可能不同。一些摩天大樓的每層樓高度可能超過3公尺,這是因為這樣的建築需要滿足更多的需求,例如提供更多的辦公空間或擺放設備。
除了這些常見的例子外,一些特殊的建築物可能擁有非常高的每層樓高度。例如,塔樓或教堂通常有非常高的天花板,這是為了營造宏偉的氛圍,並且容納更多的人羣。
總結而言,「一層樓幾高」的確因建築物的用途而有所不同。然而,我們可以大致將一層樓的高度定義為3公尺左右,在特殊情況下,高度可能會有所變化。
比喻性的「一層樓幾高」
除了物理高度的解釋,「一層樓幾高」也常被用來比喻表示某事物的程度、規模或難度。
例如,在學習一門新語言時,我們可能會説「這門語言的學習曲線很陡峭,一層樓都很難爬得上去」,這表示學習這門語言非常困難。
在工作上,某項任務可能因為複雜度或需要的技能而被形容為「一層樓的高度」。這暗示著這項任務需要全力以赴,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
除此之外,「一層樓幾高」也可以用來表達某種感觸或情感的強烈程度。例如,當我們看到一部令人驚豔的電影或讀到一本富有哲理的小説時,我們可能會説「這部電影/小説觸動了我的內心深處,高達十層樓」。
總之,「一層樓幾高」的比喻用法非常廣泛,可以用於形容程度、規模、難度和情感等多個層面。
結語
「一層樓幾高」不僅僅是一個問題,它承載著很多不同的意義和用法。從物理高度到比喻性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多面性。
無論是對於建築物的物理高度還是比喻性的解釋,我們需要根據具體的情境和用途來評估「一層樓幾高」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