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論】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 |

【三一論】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 |

三一論是基督教神學中一個核心的教義,它指的是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神性本質。這個教義解決了基督教對上帝單一性和位格性的理解難題,認為上帝具有三個位格,但又是一個實體。在基督教的歷史中,三一論經過了多次的神學辯論和發展,最終成為基督教教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本課程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三一論的起源、發展以及它對基督教信仰和實踐的影響。

三一論(Trinity)是基督教神學中一個核心概念,用來描述神性的一個關鍵方面。這個概念指出,雖然上帝是獨一的(Monotheistic),但他有三位格(Persons):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一體論認為這三位格是同一位神,而不是三個不同的神。這個概念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之一,特別是對於天主教、東正教和大多數新教教派來説。然而,對於三一論的具體解釋和表達,不同的教派有著各自的教義和傳統。

天主聖三

基督教神學之三位一體理論

天主聖三(拉丁語:Trinitas,又譯為天主聖三),是基督教神學中極為重要的概念,最早源於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的《尼西亞信經》,成為基督教三大宗派[註 1]的共同信仰基礎。此理論主張,聖父、聖子、聖神儘管有三位不同的位格,但實質上是一體的、同一位上帝。他們之間的關聯以同本體論(Homoousion)來表述:簡而言之,上帝是獨一的,而其三位一體的位格——聖父完全是一位上帝,聖子完全是一位上帝,聖靈完全是一位上帝;聖子是聖父的顯現或道成肉身,而聖靈則是聖父與聖子信仰實踐的影響力和實現。《亞他那修信經》對三位一體概念提供了更為系統性的表述。《新約聖經》中雖未直接使用「三位一體」一詞,但教會傳統上認為,一些經文隱含了三位一體的思想,而早期教會的教父們和護教士們則進一步闡述和傳講這一教義。

在《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三)》中,凱撒勒雅的主教巴西略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思想,撰寫了《論天主神聖》一書,書中指出聖神與聖父和聖子是同性同等的。這一觀點在公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上得到確認,大公會議對《尼西亞信經》進行了重新修訂,加入了對聖靈的描述。

三一論 Play

亞他那修與亞流派的爭端

教父亞他那修與亞流以及他的支持者亞流派存在主要分歧。亞他那修認為,若將基督視為受造者,就等於否認了藉著他獲得救贖並與上帝聯合的信仰。在尼西亞公會議上,亞流派拒絕了「永遠生出」的概念,而亞他那修則堅持這一點。亞流派主張聖子是由無中創造出來的,而亞他那修則認為他是從聖父的本質中生出來的。亞流派認為聖子與聖父不同質,而亞他那修則堅持他們是同質的。為了對抗亞流派,亞他那修寫作了亞他拿修信經。

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的影響

聖靈的地位

根據正統神學的觀點,三位一體是有限的人類理性所無法理解的,儘管如此,它仍然是傳統基督宗教的重要教義。在宗教改革時期,新教改革家克爾文進一步闡明瞭三位一體的教義,使得這一教義成為新教信仰的一部分。直到現代,傳統基督宗教均恪守三位一體為傳統的重要教義。

三一論

在《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三)》中,凱撒勒雅的主教巴西略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思想,撰寫了《論天主神聖》一書,書中指出聖神與聖父和聖子是同性同等的。這一觀點在公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上得到確認,大公會議對《尼西亞信經》進行了重新修訂,加入了對聖靈的描述。

經過戴都良和亞他那修的努力,以及奧古斯丁的確立,三位一體的教義最終成為傳統教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猶太人企圖以石頭打死耶穌的經文中,耶穌提到了聖靈是神的靈,基督的靈,是神所差遣的保惠師。這表明了聖靈的位格。

「我父把羊賜給我,他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我與父原為一。」猶太人又拿起石頭來要打他。耶穌對他們説:「我從父顯出許多善事給你們看,你們是為哪一件拿石頭打我呢?」

猶太人回應道:「我們不是為善事拿石頭打你,是為你説僭妄的話;又為你是個人,反將自己當作神。」

三一論

耶穌説:「你們的律

在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態度逐漸轉變,最終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佈了《米蘭敕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這位帝王後來在一次重要的宗教會議上確立了聖子與聖父具有相同本質的教義,這成為了基督教學説中的核心觀點。然而,這並不代表三位一體的爭論就此結束。隨後的數十年裡,兩派力量仍舊依仗著羅馬皇帝的支持相互角力。直至公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尼西亞信經》才被正式確立為羅馬帝國的官方信仰。

在三位一體中,聖父、聖子、聖靈是完全平等的,沒有先後及高低的分別。聖子是完全的上帝,他的特性是永遠為聖父所生。聖靈是由

從奧古斯丁的人格形而上學看三一神學

  1. 奧氏從他的人格形而上學出發,提出三個階段的人類比三一組合:1.〈心靈,對自己的知識,對自己的愛〉 2. 〈心靈的知識記憶,對自己的悟性瞭解,自知所產生的意志行動〉3.〈 心靈的記憶,認識,愛神本身〉。這些組合體現了生命、心靈及本質的統一,並且相互關聯。據奧氏所述,第三組類比是他最為滿意的。

    三一論 Play

    延伸閲讀…

    三一論

    三位一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創造萬物之前,上帝就已經存在,且獨立於時間之外。他的存在不受時間限制,因此,對他來説,所有時間都是現在。根據奧古斯丁的理論,靈魂被分為記憶、理性和意志三種功能,但這些功能是統一的,構成了一個整體的靈魂。奧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三位一體論》中強調了神的一體性,認為神是三位一體,由聖父、聖子、聖靈組成,儘管它們有所區別,但共享同一本質。奧古斯丁的理論基於聖經,他認為神是絕對的存在,不可分割。因此,他堅持三一神的聯合關係,即三種位格雖然不同,但緊密相連,共享同一本質和意志。

    三一論

    屬性 聖父 聖子 聖靈
    存在方式 永恆存在 由聖父所生 由父子共同發出
    稱謂
    與其他位格的關係 與聖父共享同一本質 是父子關係的維繫者

    奧古斯丁進一步指出,雖然聖父、聖子、聖靈在神格里有所區別,但它們在本質上是平等的,沒有先後和高低之分。聖子是完全的上帝,他的獨特性來自於他永恆地被聖父所生。至於聖靈,奧古斯丁認為它也是完全的上帝,它的特性是源於父子,是父子之間愛的紐帶。因此,聖靈被稱為“父子之間的靈”。儘管如此,聖靈從父子中發出的教義在西方教會中得到了廣泛接受,但在東方教會中遭到了拒絕,這可能是因為教權和尊重的問題,而不僅僅是思想上的分歧。

    在三位一體中,聖父、聖子、聖靈是完全平等的,沒有先後及高低的分別。聖子是完全的上帝,他的特性是永遠為聖父所生。聖靈是由

    從奧古斯丁的人格形而上學看三一神學

    1. 奧氏從他的人格形而上學出發,提出三個階段的人類比三一組合:1.〈心靈,對自己的知識,對自己的愛〉 2. 〈心靈的知識記憶,對自己的悟性瞭解,自知所產生的意志行動〉3.〈 心靈的記憶,認識,愛神本身〉。這些組合體現了生命、心靈及本質的統一,並且相互關聯。據奧氏所述,第三組類比是他最為滿意的。

      延伸閲讀…

      三位一體_百度百科

      143 奧古斯丁三一論

    2. 奧氏用人類靈魂結構來類比神的三一,目的在於幫助人們理解神既絕對的一又真實的三。他援引創世記中神的自我稱呼來作為三一的佐證。他還以人的感官認知過程和內在心理活動來類比神的三一,並以愛的觀念來解釋三一位格之間的關係。

    3. 奧氏論證靈魂是上帝意志在人身上的體現,認為靈魂高貴而身體邪惡並受詛咒。這種詛咒是對亞當原罪的懲罰。因此,為了博得上帝的喜悦並解除詛咒,人必須透過靈魂控制身體的慾望。但奧氏亦指出,上帝創造了道德與不道德的存在。這意味著某些人無法抵抗誘惑是上帝預定的,因此除非能夠控制身體,否則將受到詛咒。奧氏的這種強烈原罪觀對後世的某些激進教派產生了影響。他也提出了無意識行為的概念,即靈魂偶爾無法意識到身體的動作。

    4. 聖奧古斯丁為基督教哲學論證做出了主要貢獻,他借用了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來支持神學教義。他的工作為人認識上帝的絕對權威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