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統的高可靠性(也稱為可用性,英文描述為HA,High Available)裏有個衡量其可靠性的標準——三個九,這個X是代表數字3~5。
X個9表示在系統1年時間的使用過程中,系統可以正常使用時間與總時間(1年)之比,我們通過下面的計算來感受下X個9在不同級別的可靠性差異。


3個9:(1-99.9%)*365*24=8.76小時,表示該系統在連續運行1年時間裏最多可能的業務中斷時間是8.76小時。
4個9:(1-99.99%)*365*24=0.876小時=52.6分鐘,表示該系統在連續運行1年時間裏最多可能的業務中斷時間是52.6分鐘。
5個9:(1-99.999%)*365*24*60=5.26
在系統的高可靠性(也稱為可用性)中,有一個用來評估可靠性的指標,稱為X個9,這裏的X可以取值為3到5。X個9代表的是系統在一年時間內,可以提供正常服務的時間與總時間之比。以下我們來計算不同X值的可靠性差異。
X個9 | 可靠性(%) | 一年內中斷時間(小時) |
---|---|---|
3個9 | 99.9% | 8.76 |
4個9 | 99.99% | 0.876 |
5個9 | 99.999% | 0.0526 |
由上表可見,X個9中的X只代表3到5的數字。為什麼沒有1到2,也沒有大於6的呢?原因在於,1個9和2個9分別表示一年內可能的中斷時間為36.5天和3.65天,這種可靠性水平遠低於常用標準。而6個9則表示一年內中斷時間最多為31秒,達到了極高的可靠性,雖然不是不可實現,但實現這樣一個從5個9到6個9的可靠性提升,將會需要極高的成本投入。
【1、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是衡量產品可靠性的指標,單位為小時。它是指產品從開始使用到發生第一次故障的平均工作時間。MTBF越高,產品的可靠性越高。一般而言,磁盤陣列產品的MTBF不能低於50000小時。
【2、失效率】失效率(Failure Rate)是指工作到某一時刻尚未失效的產品,在該時刻後,單位時間內發生失效的概率。失效率通常用λ表示,它是時間t的函數,因此也稱為失效率函數或故障率函數。失效率與平均故障間隔時間之間的關係為λ = 1 / MTBF。
【3、MTTR】平均修復時間(Mean Time To Repair, MTTR)是指可修復產品從故障到修復所需的平均時間。MTTR越短,產品的易恢復性越好。
這些指標共同構成了對產品可靠性評估的基礎。
自古以來,「三個九」一直在中國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個簡單的數字組合,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意義。
第一次出現「三個九」的場景,可以追溯到周朝的《詩經》。在《詩經》中,有一篇名為《鄘食》的詩歌,其中有一句「三旨食,不重肉」。這裡的「三旨食」,指的就是以「九」為單位的三倍數,意味著極盡奢華。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個九」這個數字組合的象徵意義逐漸擴大。在漢代的《論語》中,孔子提到「孝有三:天之禮、祭祀、懷德」,這裡的「三」指的就是「三個九」。孔子認為,這「三個九」是孝道的最高體現,是人們應當追求的目標。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三個九」伴隨著帝王與文人墨客共同前行。南宋時期的文學家蘇軾,曾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裡的「三人」即代表「三個九」,意味著在一個羣體中,總有我們可以向之學習的對象。
現代的社會中,「三個九」的含義也在不斷演變。在商業領域,有著「三九高原」的概念,指的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一個經濟帶,這裡的「三九」代表著結合、發展和創新。
總而言之,「三個九」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和現代的活力。它承載著中國文化的精髓,是我們共同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