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個「日」疊一起是「晶」,三個「木」疊一起是「森」,那麼以下這25個三疊字你認識多少呢?
舊時商店字號、人名用字,取其金多興盛之意。
此外,「鑫」讀作(xùnㄒㄩㄣˋ),指是「盂器」。
「淼」它形態,用來形容水勢、水流無邊際樣子,煙波。
如唐朝詩人王維《送高適弟耽歸臨淮作》:「孤帆萬裏外,淼漫何。
」
「垚」是截取「堯」字上部異體字。
「猋」可解疾風、暴風之意。


」因此「垚」是高地意。
「犇」是眾牛奔走意思。
《玉篇》和《廣韻》作「牛驚」;《正字通》作「牛駭羣走」能反映其本義。
而「犇」引申作人奔走,乃「奔」異體字。
「矗」可解作聳、直立意思,矗矗巍峨聳樣子。
「矗」亦可比喻、。
如《元包經傳・太陰》:「語其義矗然而誣。
〔註〕直而不妄也。
」
三個「犬」疊一起,眾犬奔跑樣子,後引申為迅速、疾速意。
「猋」可解疾風、暴風之意。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作「陵驚風,歷駭猋」,表示過疾風,暴風。
兩把火只是火光,三把火放在一起成了大火,所以「焱」光華、光焰。
《説文》:「焱,火華。
三火。
凡焱屬焱。
」不過這裡「火華」並非後世「火花」,應解作貌。
「掱」共有三隻手。
其中兩隻手表示「手、掩護手」,第三隻手表示「偷竊之手」。
掱手(扒手,意指)字音從「巴」,「巴」意為「附著」、「黏著」。
「聶」是指附耳邊小聲説話。


延伸閱讀…
「羴」字可代表羣羊,亦可解作羶:「羊身上臊味」。
「毳」是鳥獸細毛,如杜甫詩作《陪李金吾花下飲》:「見吹鳥毳,數花鬚。
」
「毳」假借為「」,可解。
如《荀子・議兵》:「是事敵毳,偷可用。
」意謂如果戰役而敵人,可以勉強使用。
此外,「毳」可解鬆食物。
如《漢書・丙吉傳》:「數奏甘毳食物。
」顏師註:「毳,讀。
」
「毳」亦可假借為「橇」,指古代一種於泥路上行走乘具。
「聶」是指附耳邊小聲説話。
延伸閱讀…
《説文解字・耳部》:「聶,附耳私小語。
」
聶是一個姓氏。
如戰國時代韓國有聶政(戰國時期刺客音樂家,是史記中提到五名刺客之一)。
驫字可解作眾馬走貌,有萬馬奔騰意境。
「驫驫水」或作「驫水」,古水名。
《説文解字》:「蟲,有足謂蟲,無足謂豸。
」「蟲」是動物總名,所以《水滸傳》中武松打「大蟲」打老虎意思。
三個魚疊一起「鱻」可不是指羣魚游泳哦!「鱻」其用來形容新鮮、鮮味,古代有生魚之意。
「力」像耒耜一類農具形,三個「力」像三耒並耕,協力耕田意(於省吾),本義是協力。
「刕」是一個古代姓氏,《康熙字典》中記載:「出蜀刀達後,避難改刕字。
」
「叒」是古代神話中樹木名稱。
《説文解字・叒部》:「叒,日初出東方湯谷登榑桑,叒木。
」
「舙」是「話」異體字,引申為搬弄是非、挑撥離間、説人話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