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型】三角形符號 |

【三角型】三角形符號 |

三角形,稱三邊形(英語: Triangle),是三條線段首尾,或不共線三點兩兩連接,組成一個閉合平面幾何圖形,是基本和形。

寫英語字母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為三角形頂點標號;寫英語字母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表示邊;

α

{\displaystyle \alpha }

β

{\displaystyle \beta }

γ

{\displaystyle \gamma }

角標號,或者


A
B
C

{\displaystyle \angle ABC}

這樣頂點標號來表示。

角三角形是其中一角角三角形,其餘兩角於90°。

有一個角是直角(90°)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

成直角兩條稱為“直角邊”(cathetus),直角所對是“斜邊”(hypotenuse);或稱為“弦”,底部稱作“勾”(作“句”),另稱為“股”。

一個曲線圖放在兩條平行線中間,使這兩平行線,則可以做到:無論這個曲線圖如何運動,只要它是這兩條平行線內,這兩條平行線。

三角型 Play

三角形(稱正三角形),三相等三角形。

其三個內角相等,60°。

它是鋭角三角形一種。

設其是

a

{\displaystyle a}

,積公式為

a

2

3

4

{\displaystyle {\frac {a^{2}{\sqrt {3}}}{4}}}

等腰三角形是三條邊中有兩條相等(或是其中兩隻內角相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兩條相等稱為“腰”,而另一條稱為“底邊”,兩條腰交叉組成那個點稱為“頂點”,它們組成角被稱為“頂角”。
三角型

令其底邊是

b

{\displaystyle b}

,腰是

a

{\displaystyle a}

,積公式為

1
4

b

4

a

2

b

2

{\displaystyle {\frac {1}{4}}{b{\sqrt {4a^{2}-b^{2}}}}}

等腰三角形對應高,角平分線和中線重合。

退化三角形是指面積為零三角形。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三角形稱為退化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180°,0°,0°)或(90°,90°,0°);三其中一條長度0;一條長度於另外兩條和。

有人認為退化三角形並不能算是三角形,這是於它介乎於三角不等式之間,一些資料中否定了其中一條於其餘兩條和情況。

勒洛三角形(英語:Reuleaux triangle),譯作萊洛三角形或弧三角形,稱為劃粉形或曲邊三角形,是圓形以外,易懂勒洛多邊形,一個定曲線。

一個曲線圖放在兩條平行線中間,使這兩平行線,則可以做到:無論這個曲線圖如何運動,只要它是這兩條平行線內,這兩條平行線。

這個定義十九世紀德國工程師弗朗茨·勒洛(英語:Franz Reuleaux)命名。

勾股定理,稱畢氏定理或畢達哥拉斯定理。

言,若直角三角形其中

c

{\displaystyle c}

斜邊,即

c

{\displaystyle c}

對角

γ
=

90

{\displaystyle \gamma =90^{\circ }}

,則
勾股定理逆定理成立,即若三角形滿足

R

{\displaystyle R}

為三角形外接圓半徑,則
勾股定理是本定理情況,即角

α
=

90

{\displaystyle \alpha =90^{\circ }\,}

時,

cos

α
=
0

{\displaystyle \cos \alpha =0}

,於是

a

2

=

b

2

+

c

2


2
b
c

cos

α

{\displaystyle a^{2}=b^{2}+c^{2}-2bc\cdot \cos \alpha }

化簡為

a

2

=

b

2

+

c

2

{\displaystyle a^{2}=b^{2}+c^{2}}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若二個三角形有以下邊角關係定後,它形狀、大小會改變,二個三角形即為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判斷有以下幾種:
SSA(Side-Side-Angle、邊、邊、角)不能保證兩個三角形,除非該角於於90°,此時可以保證。

[2]:34[3]
三角形中有著一些線段,是三角形研究對象。
三角型

以上線段,每個三角形有三條,且三線共點。

Δ
A
B
C

{\displaystyle \Delta ABC\,}

中,若三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中線

m

a

{\displaystyle m_{a}}

m

b

{\displaystyle m_{b}}

m

c

{\displaystyle m_{c}}

,則:

Δ
A
B
C

{\displaystyle \Delta ABC\,}

中,連接三個頂點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上高分記作

h

a

{\displaystyle h_{a}}

h

b

{\displaystyle h_{b}}

h

c

{\displaystyle h_{c}}

,則:

Δ
A
B
C

{\displaystyle \Delta ABC\,}

中,若三個角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角平分線

t

a

{\displaystyle t_{a}}

t

b

{\displaystyle t_{b}}

t

c

{\displaystyle t_{c}}

,則:
三角形內心(Incenter) 、外心(Circumcenter)、垂心(Orthocenter) 及形心(Centroid)稱為三角形四心,定義如下:
關於三角形四心,有這樣一首詩:
外心中點垂線伸,
垂心垂直畫三,
形心角連線中心。

垂心(藍)、形心(黃)和外心(綠)能連成一線,且成比例1:2,稱為歐拉線,九點圓圓心(紅)四點共線,為垂心和形心線段中點。

以下旁心,合稱三角形五心:
設外接圓半徑

R

{\displaystyle R}

, 內切圓半徑

r

{\displaystyle r}

,則:
其中

{\displaystyle \triangle }

為三角形面積;

s

{\displaystyle s}

為三角形半周長,

s
=

a
+
b
+
c

2

{\displaystyle s={\frac {a+b+c}{2}}}

三角形面積

A

{\displaystyle A}

是底邊

b

{\displaystyle b}

h

{\displaystyle h}

乘積一半,即:
右圖可知,兩個三角形相拼,可得一平行四邊形。

而該平行四邊形分割填補,能得到一個面積於

b
h

{\displaystyle bh}

長方形。

令其底邊是

b

{\displaystyle b}

,腰是

a

{\displaystyle a}

,積公式為

1
4

b

4

a

2

b

2

{\displaystyle {\frac {1}{4}}{b{\sqrt {4a^{2}-b^{2}}}}}

等腰三角形對應高,角平分線和中線重合。

三角型 Play

延伸閱讀…

三角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角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寫英語字母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為三角形頂點標號;寫英語字母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表示邊;

α

{\displaystyle \alpha }

β

{\displaystyle \beta }

γ

{\displaystyle \gamma }

角標號,或者


A
B
C

{\displaystyle \angle ABC}

這樣頂點標號來表示。

角三角形是其中一角角三角形,其餘兩角於90°。

有一個角是直角(90°)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

成直角兩條稱為「直角邊」(cathetus),直角所對是「斜邊」(hypotenuse);或稱為「弦」,底部稱作「勾」(作「句」),另稱為「股」。

斜邊乘上斜邊上高÷2=勾股相乘÷2=此直角三角形面積(ch=ab)
直角三角形各邊角度關係,可以三角表示。

三角形(稱正三角形),三相等三角形。
三角型

其三個內角相等,60°。

它是鋭角三角形一種。

設其是

a

{\displaystyle a}

,積公式為

a

2

3

4

{\displaystyle {\frac {a^{2}{\sqrt {3}}}{4}}}

等腰三角形是三條邊中有兩條相等(或是其中兩隻內角相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兩條相等稱為「腰」,而另一條稱為「底邊」,兩條腰交叉組成那個點稱為「頂點」,它們組成角被稱為「頂角」。

令其底邊是

b

{\displaystyle b}

,腰是

a

{\displaystyle a}

,積公式為

1
4

b

4

a

2

b

2

{\displaystyle {\frac {1}{4}}{b{\sqrt {4a^{2}-b^{2}}}}}

等腰三角形對應高,角平分線和中線重合。

延伸閱讀…

三角形符號- ▲

三角形_百度百科

退化三角形是指面積為零三角形。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三角形稱為退化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180°,0°,0°)或(90°,90°,0°);三其中一條長度0;一條長度於另外兩條和。

有人認為退化三角形並不能算是三角形,這是於它介乎於三角不等式之間,一些資料中否定了其中一條於其餘兩條和情況。

勒洛三角形(英語:Reuleaux triangle),譯作萊洛三角形或弧三角形,稱為劃粉形或曲邊三角形,是圓形以外,易懂勒洛多邊形,一個定曲線。

一個曲線圖放在兩條平行線中間,使這兩平行線,則可以做到:無論這個曲線圖如何運動,只要它是這兩條平行線內,這兩條平行線。

這個定義十九世紀德國工程師弗朗茨·勒洛(英語:Franz Reuleaux)命名。

勾股定理,稱畢氏定理或畢達哥拉斯定理。

言,若直角三角形其中

c

{\displaystyle c}

斜邊,即

c

{\displaystyle c}

對角

γ
=

90

{\displaystyle \gamma =90^{\circ }}

,則
勾股定理逆定理成立,即若三角形滿足

R

{\displaystyle R}

為三角形外接圓半徑,則
勾股定理是本定理情況,即角

α
=

90

{\displaystyle \alpha =90^{\circ }\,}

時,

cos

α
=
0

{\displaystyle \cos \alpha =0}

,於是

a

2

=

b

2

+

c

2


2
b
c

cos

α

{\displaystyle a^{2}=b^{2}+c^{2}-2bc\cdot \cos \alpha }

化簡為

a

2

=

b

2

+

c

2

{\displaystyle a^{2}=b^{2}+c^{2}}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若二個三角形有以下邊角關係定後,它形狀、大小會改變,二個三角形即為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判斷有以下幾種:
SSA(Side-Side-Angle、邊、邊、角)不能保證兩個三角形,除非該角於於90°,此時可以保證。

[2]:34[3]
三角形中有著一些線段,是三角形研究對象。

以上線段,每個三角形有三條,且三線共點。

Δ
A
B
C

{\displaystyle \Delta ABC\,}

中,若三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中線

m

a

{\displaystyle m_{a}}

m

b

{\displaystyle m_{b}}

m

c

{\displaystyle m_{c}}

,則:

Δ
A
B
C

{\displaystyle \Delta ABC\,}

中,連接三個頂點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上高分記作

h

a

{\displaystyle h_{a}}

h

b

{\displaystyle h_{b}}

h

c

{\displaystyle h_{c}}

,則:

Δ
A
B
C

{\displaystyle \Delta ABC\,}

中,若三個角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C

{\displaystyle C}

角平分線

t

a

{\displaystyle t_{a}}

t

b

{\displaystyle t_{b}}

t

c

{\displaystyle t_{c}}

,則:
三角形內心(Incenter) 、外心(Circumcenter)、垂心(Orthocenter) 及形心(Centroid)稱為三角形四心,定義如下:
關於三角形四心,有這樣一首詩:
外心中點垂線伸,
垂心垂直畫三,
形心角連線中心。

垂心(藍)、形心(黃)和外心(綠)能連成一線,且成比例1:2,稱為歐拉線,九點圓圓心(紅)四點共線,為垂心和形心線段中點。

以下旁心,合稱三角形五心:
設外接圓半徑

R

{\displaystyle R}

, 內切圓半徑

r

{\displaystyle r}

,則:
其中

{\displaystyle \triangle }

為三角形面積;

s

{\displaystyle s}

為三角形半周長,

s
=

a
+
b
+
c

2

{\displaystyle s={\frac {a+b+c}{2}}}

三角形面積

A

{\displaystyle A}

是底邊

b

{\displaystyle b}

h

{\displaystyle h}

乘積一半,即:
右圖可知,兩個三角形相拼,可得一平行四邊形。

而該平行四邊形分割填補,能得到一個面積於

b
h

{\displaystyle bh}

長方形。

因此三角形面積

a

{\displaystyle a}

b

{\displaystyle b}

為已知兩邊,

γ

{\displaystyle \gamma }

該兩邊夾角,則三角形面積是:
觀察右圖,正弦定義:
此式代入基本公式,可得:

β

{\displaystyle \beta }

γ

{\displaystyle \gamma }

為已知兩角,

a

{\displaystyle a}

該兩角夾邊,則三角形面積是:
代入

A
=

1
2

a
b
sin

γ

{\displaystyle A={\frac {1}{2}}ab\sin \gamma }

,得:
注意到

α
+
β
+
γ
=

180

{\displaystyle \alpha +\beta +\gamma =180^{\circ }}

,因此:
海龍公式,其表示形式為:
其中

s

{\displaystyle s}

於三角形半周長,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