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棺是什麼】傳統習俗大解析!認識下棺儀式,聽不懂的殯葬術語統統解析!

【下棺是什麼】傳統習俗大解析!認識下棺儀式,聽不懂的殯葬術語統統解析!

喪禮辭典

辭彙 詞義
祭棺 哀祭棺木以防再有家眷逝世
壓棺位 靈柩停放之處、煞氣重
辭生 最後祭典,往生者辭別親友
發引 出殯行列啟行之意
水牀 臨終時停卧之臨時牀鋪
橫置長板凳 佈置水牀所需
下制 未成年或夭折者,不置於正方,而是置於地面
係子孫 向水神祈取清水,擦拭屍體
買水 古法汲取溪水或井水
截骨 又稱「撿金」、「洗骨」或「拾骨」,已過世若干年後,將骨骸從墳墓起掘並裝入骨灰罈
告靈 祭拜靈位、請靈指示出山時間
請靈 孝子孝孫於靈位前祭告,請靈柩出堂,安放棺木
繞棺 子孫繞棺三圈,表達不捨
絞柩 用大麻繩紮縛靈柩
寄飯 暫停捧飯
寄庫 購買庫錢為先亡燒化,祈求冥界享用
腳尾祭 祭拜亡者腳尾,供燈火、碗飯和鴨蛋等
接棺 孝眷迎接棺木
竹圈 象徵「團圓」
壓米鬥 壓棺煞之意
放板 棺材、靈柩
封釘禮 檢查身分後蓋棺
百日 喪期第100天
脱壽 往生者換上壽衣
抽壽 吃壽麵
大孝燈 喪事弔唁
呼龍 祭墓後祈求龍降
轉柩 將棺木移至靈堂
放蓆 棺木內
燒庫錢 手拉手或拉繩子,避免庫錢被孤魂野鬼奪走
入殮 置於棺內
乞米 世人相信病人若在清晨尚未用餐時去世是好徵兆,而於晚餐後去世對子孫最不利,喪家會做乞米儀式
答禮 答謝親友協助辦喪事
割鬮 象徵與亡者一刀兩斷
喪閹煞 看到葬禮或到喪家而感到不舒服,表示邪靈作崇
放栓 在棺木上鑽一孔,協助屍體骨化
放穀 土葬出殯時,在米鬥內需準備五種榖類,舉行撒五榖儀式,象徵子孫五穀豐收
招魂葬 溺死或事故死亡,無法尋獲屍體舉行
遮神 用紅紙或米篩遮住神明、祖先牌位,以示尊重
帷堂 用竹竿架吊白布
闔扉 半掩門扉、白紙示喪
舉哀 傷心悲痛大哭
易枕 石頭或銀紙作枕頭,眼放銅錢
蓋水被 白布製被單,中間縫上紅布、或逝者生前所使用的被單
更衣 換穿壽衣
守靈 看守靈堂,接待親友、避免動物靠近
豎靈 安靈
頌腳尾經 引領亡者上路,往生西方淨土
居喪成服 服喪制度
孝服 喪服
孝章 袖章
開魂路 製作魂帛、引領亡者
哭路頭 悲痛哭泣
擇日 善擇良辰吉日
報白 通知親友
買棺 選購棺木
拜飯 早晚供奉飯菜茶水於靈前
作七、作旬 拜祭亡者
燒庫錢 燒紙錢
燒靈厝 燒紙房子
功德法事 冥福
求飯 請求亡者庇佑子孫
辭生 最後祭奠
小殮 放入棺木
大殮 封棺
封釘 紙釘封棺
繞棺 旋棺
移柩 轉柩
家奠 家祭
公奠 公祭
啟靈 起靈
出殯 發引
辭客 向送行親友告別
點主 用硃砂墨點「王」成「主」
火化 焚燒遺體
撿骨 裝入骨灰罈
進金 晉塔

下棺是什麼?

在傳統喪禮中,下棺指的是將逝者的遺體放入棺材。然而,下棺不僅僅是一個儀式動作,更藴含著深厚的文化意義和習俗。

下棺是什麼 Play

地區 下棺習俗
台灣 下棺前會舉行「辭生」儀式,由家屬在棺前表達哀思並道別
中國 下棺時會在棺材底部鋪上金銀財寶,象徵逝者在陰間享福
日本 下棺後會在棺材上方放置三尊佛像,象徵逝者獲得解脱

下棺的意義

下棺不只是將遺體埋葬,也代表了以下意義:

下棺是什麼

  • 告別塵世:逝者就此與陽間告別,踏上永恆的旅程。
  • 安息之所:棺材成為逝者的安息之地,讓他們永遠安眠。
  • 轉化與新生:下棺被視為逝者從凡間轉化為靈魂的過渡過程,象徵著生命的重塑。

下棺的步驟

下棺的步驟 варьируются в разных культурах, но обычно включают следующее:

  1. 清潔與沐浴:將逝者的遺體清洗並穿著壽衣。
  2. 祝禱與誦經:舉行宗教儀式或誦經祈福,為逝者祈禱安息。
  3. 入殮:將遺體放入棺材內,並放置陪葬品。
  4. 封印棺材:用釘子或膠水將棺材蓋釘牢。
  5. 入土為安:將棺材埋葬在墓穴中,並進行封土儀式。

下棺的禁忌

在某些文化中,下棺時有一些禁忌需要遵守:

  • 迴避不吉利的人:認為孕婦或生病者參加下棺儀式會帶來厄運。
  • 不直視棺材:避免直接注視棺材,以免驚動逝者魂魄。
  • 過橋時避免行禮:如果下棺儀式需要經過橋樑,禁止向橋墩行禮,以免逝者魂魄迷路。
  • 避免跨越棺材:下棺時,嚴禁從棺材上方跨越,以免對逝者不敬。

延伸閲讀…

入殮儀式在做些什麼?聽説入殮不能看是真的嗎? …

下葬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