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90名科學家組成國際小組亞洲人口基因研究發現,包括中國人內亞洲人起源今天東南亞地區。
這次研究採用了2000名亞洲人樣本。
研究發現,亞洲人基因上相近,但隨著緯度北往南基因多樣性增加。
中國境內,發現猿人和能人化石,發現人類化石是雲南省距今170萬年前元謀人(有人認為其超過73萬年),他屬於直立人,我們熟知其它古人類,如藍田人(陝西,距今75萬年)、北京人(北京,距今50萬年)以及和縣人(安徽,距今30萬年前)屬於直立人。
研究同時發現,同一地區或者使用同一種語言個體之間基因點多。
以前亞洲人口起源有兩種説法,一種認為是單一移民,另一種認為是東南亞和中亞、東北亞同時移民。
人類起源,包括中國人起源,既是一個世人無限揣測、幻想科學問,一個哲學問題。
古代民眾多沉溺於宗教故事,認為是神創造了人,西方人幻想出上帝創世場景,中國人則建構出了女媧造人傳説。
歷史進入啓蒙時代後,人類開始嘗試着科學態度去探索自己起源謎,一時間各種學説迭出,其中英國科學家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影響,並成為世人所普遍接受理論。
時間內,人們形成了一種普遍認知:現代人是古猿人發展而來,中國人遵循着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現代人這樣演進路線,然而新近發表一系列科學研究卻指出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於受到“進化論”學説影響,世界範圍內收集到古代人屬生物化石和考古遺蹟,古人類學者、考古學者分析後,作出以下四種具有進化層次分期、分類。
中國境內,發現猿人和能人化石,發現人類化石是雲南省距今170萬年前元謀人(有人認為其超過73萬年),他屬於直立人,我們熟知其它古人類,如藍田人(陝西,距今75萬年)、北京人(北京,距今50萬年)以及和縣人(安徽,距今30萬年前)屬於直立人。
直立人後,中國發現了很多早期智人生存遺蹟,如大荔人、丁村人、徐家窯人“早期智人”,繼而出現是“晚期智人”,如柳江人、山頂洞人,説現代人類。
科學家通過上述、進化化石鏈條,得出了中國人是進化結論,而且這種進化是線性向前。
中國是,非洲、西亞、歐洲地發現了各種各樣古人類化石,呈現出“進化”趨勢。
於是1984年,中科院吳新智博士和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科學家通過比分析世界各地區古人類化石形態,一起提出了“多地區進化説”,主張現代類型人類並非源於同一個祖先,而起源於中國、非洲四個地區,各自獨立,程度地進化,有程度基因交流(即“雜交”),認為現在世界各地人類,包括中國內,是多點起源結果。
這是一個看似合理解釋,很多人此深信不疑,並一度成為學術界主流認知。
我們到,所看到教材基於上述理論進行編纂。
這一科研成果,震動了中國學術界。
延伸閱讀…
所謂“技術”,即分子生物學作為研究手段引入古人類學研究,來進行人類起源探索。
1987年,美國科學家威爾遜(A.C.Wilson)首各地學者首開新發,他們採用基因工程技術,對現代人羣胎盤細胞線粒體DNA和Y染色體分析,進行逆推,提出地球上所有現代人類來自祖先,是20萬年前生活非洲一個婦女,並《聖經》文本中的敍述,這個女性祖先命名為“夏娃”。
威爾遜人既然“找到了”夏娃,提出了於多地起源“單一起源論”。
此後,得益於這一開創性方法出現,各國科學家效仿,開始了各地古人類研究,於是“多區起源論”權威性開始動搖。
2001年5月,學界權威期刊《Science》刊發了復旦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人員金力教授及其全球合作伙伴研究成果:通過1.2萬條染色體,他們發現東亞人祖先並不是四五十萬年前北京人,並發現東亞人體內有7.9萬年前非洲人特有遺傳標記,它進一步表明來自非洲人羣完全取代了居住中國古人類。
他們推論,東亞人祖先是6萬多年前非洲到達東南亞一帶,然後北遷入中國。
這一科研成果,震動了中國學術界。
延伸閱讀…
繼金力教授後,國內的復旦學、吉林大學研究單位深入研究,或中國科學家與國際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合作研究,近些年形成了以下共識:東亞人祖先來源於非洲,非洲遷入兩河地區,喜馬拉雅山南麓進入東南亞一帶,繼而進入中國內地。
此過程中,少量混血之外,古人族羣大都驅趕、屠殺。
可以説,外遷人種完全取代了“原住民”,成為東亞大地上族羣,並且成為今日漢族民族中國人、蒙古人、朝鮮人和日本人東亞民族祖先。
2019年4到5月,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後刊登兩篇論文,表示揭開漢藏語系起源謎。
兩篇文章指出,漢藏語系起源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
“語系”是歷史語言學者各自語言親屬關係進行分類,漢藏語系(Sino-Tibetan),是世界上使用人數餘種之一,主要包括漢語、藏語、緬甸語、彝語、壯語語種。
關於漢藏語系起源探索不僅能夠語言學研究,能夠揭示古人類遷徙路。
復旦學研究人員和國外合作者發表於《Nature》上文章綜合運用語言學、考古學、遺傳學多學科交叉分析方法,認為漢藏語系起源與演化與仰韶文化及馬家窯遺址發展有密切關聯,漢語語族、藏緬語族分流時間5900年前。
《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是法、德國研究團隊研究論文,該文認為漢藏語系起源於9000年前種植粟農業人口,他們生活磁山文化晚期和仰韶文化早期黃河流域。
眾所周知,距今一萬年前,人類進入了“農業革命”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種植粟或稻米農業生產模式,其中磁山文化、仰韶文化便是一個活躍黃土高原西部典型粟作農業文化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