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與選定
圖案的展示與選擇
在臨時選閲室內,這些應徵國旗圖案被精心展示,評選委員會在其中甄選出38份草圖,並將其編入《國旗圖案參考資料》。這份資料提交給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進行討論。曾聯松的最初設計並未入選,但在田漢的推薦下,他的方案作為「復字32號」的「紅地五星旗」被重新考慮。根據小組討論的意見,該設計去除了類似蘇聯國旗的錘子鐮刀標誌。

代表的分組討論
9月23日上午,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會議代表分組討論了國旗方案,但並未在第一輪中達成一致意見。
毛澤東的支持與定論
23日當晚,彭光涵向周恩來推薦了曾聯松的32號圖案,周恩來對該設計表示滿意,並要求彭光涵繪製出一面較大的樣旗。兩天後,毛澤東在中南海主持座談會,表達了他對紅地五星旗的支持,並在與會代表中達成共識。
正式採納與更名
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式決定採納紅地五星旗方案,並將其更名為「五星紅旗」。
國旗的公佈與使用
9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新國旗的圖樣和製法説明,允許社會各界開始製作和使用國旗。

五星紅旗的首次升起
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上,五星紅旗首次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
1991年5月1日
《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儀式》正式實施。
延伸閲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維基百科
中國國旗上的四顆小星代表什麼?
國旗的選定與含義
1949年通過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這也是國旗目前最為準確的官方定義。
五星的寓意
有時候,五顆星會被誤認為是代表中國的五大民族,這其實是與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使用的國旗五色旗的含義混淆了。五色旗中的五種不同顏色分別代表着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

國旗設計的討論與定案
曾聯松的方案是「復字32號」「紅地五星旗」。1949年9月23日上午,政協全體會議代表分組討論了國旗方案,但並未形成定論;
當代國際社會普遍實行下半旗誌哀的禮儀,作為對特定人士逝世的莊重紀念方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當有重要人物去世時,應當通過下半旗的方式表示哀悼。這種做法不僅是對逝去生命的尊重,也是國家和社會表達敬意的象徵性行為。
感謝您的閲讀
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隨手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或需要幫助,請隨時告訴我們。再次感謝您的到訪!
1991年2月23日
天安門廣場擴建國旗基座,武警北京總隊六支隊十七中隊(即天安門中隊)開始擔任升降旗任務。
1991年5月1日
《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儀式》正式實施。
延伸閲讀…
國旗四顆小五角星象徵四個階級,分別代表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92年12月
在原來國旗班的基礎上,擴建成立國旗護衞隊,即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第二師十四支隊二大隊六中隊。
2018年1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和軍樂團取代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衞隊,開始擔負國旗護衞任務。
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首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執行。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衞隊不再負責升降旗任務,番號同時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寬比例為3:2。左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