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中國時辰對照其實是古人超智慧的時間管理系統!以前沒有手錶的時候,老祖宗們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2小時,還用12地支來命名,超有特色的啦~而且這些時辰不只代表時間,還跟五行、養生都有關係,根本是古代版的生活小百科!
來看看這個超實用的對照表,幫你把古代時辰換算成現在時間:
古代時辰 | 現代時間 | 地支 | 常見說法 |
---|---|---|---|
子時 | 23:00 – 01:00 | 子 | 夜半 |
丑時 | 01:00 – 03:00 | 丑 | 雞鳴 |
寅時 | 03:00 – 05:00 | 寅 | 平旦 |
卯時 | 05:00 – 07:00 | 卯 | 日出 |
辰時 | 07:00 – 09:00 | 辰 | 食時 |
巳時 | 09:00 – 11:00 | 巳 | 隅中 |
午時 | 11:00 – 13:00 | 午 | 日中 |
未時 | 13:00 – 15:00 | 未 | 日昳 |
申時 | 15:00 – 17:00 | 申 | 晡時 |
酉時 | 17:00 – 19:00 | 酉 | 日入 |
戌時 | 19:00 – 21:00 | 戌 | 黃昏 |
亥時 | 21:00 – 23:00 | 亥 | 人定 |
現在早上6點多,正是卯時和辰時交接的時候呢!古人說「日出而作」,這個時間最適合起床活動了。而且你知道嗎?每個時辰都有對應的生肖和五行屬性,像子時屬水、午時屬火,古人會根據這些來安排作息,比如說午時(11-13點)心經當令,最適合吃午餐和午休,根本是養生達人來著~
以前看古裝劇常聽到「午時三刻問斬」,其實就是中午11點45分左右,因為午時三刻是一天中陽氣最旺的時候,古人覺得這時候行刑可以鎮壓陰氣。還有我們現在說的「下午茶時間」,對照古代就是申時(15-17點),古人叫「晡時」,是吃第二頓正餐的時候,跟英國人的下午茶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耶!
這些時辰名稱都超有畫面感的,像「黃昏」就是現在的晚上7-9點,太陽剛下山的時候;「人定」則是晚上9-11點,意思是該睡覺了~比我們現在用冷冰冰的數字報時有溫度多了!
大家有沒有想過古人沒有手錶怎麼看時間呢?其實他們用「時辰」來劃分一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中國時辰對照表:古人一天12時段怎麼分?」。古人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2小時,而且還用12地支來命名,超級有智慧的吧!這些時辰不只是時間單位,還跟養生、作息密切相關,古人都是跟著太陽的腳步過日子的。
最特別的是,每個時辰都有對應的經脈運行,中醫講究的「子時養膽、丑時養肝」就是從這裡來的。像現在早上6點多,正是卯時(5-7點),古人說這時要起床活動了,因為大腸經當令,是排便的好時機。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好對照關係,一看就懂:
時辰名稱 | 地支 | 現代時間 | 養生重點 |
---|---|---|---|
子時 | 子 | 23-01 | 膽經運行,要睡覺 |
丑時 | 丑 | 01-03 | 肝經排毒,深度睡眠 |
寅時 | 寅 | 03-05 | 肺經活躍,容易醒 |
卯時 | 卯 | 05-07 | 大腸經,適合排便 |
辰時 | 辰 | 07-09 | 胃經當令,吃早餐 |
巳時 | 巳 | 09-11 | 脾經運化,工作效率高 |
午時 | 午 | 11-13 | 心經,午睡養心 |
未時 | 未 | 13-15 | 小腸經,消化午餐 |
申時 | 申 | 15-17 | 膀胱經,多喝水 |
酉時 | 酉 | 17-19 | 腎經,適合散步 |
戌時 | 戌 | 19-21 | 心包經,放鬆心情 |
亥時 | 亥 | 21-23 | 三焦經,準備入睡 |
古人的時間觀念真的很細膩,連幾點該做什麼事都幫我們想好了。像現在年輕人常熬夜,在中醫來看就是違反了「子時前要睡覺」的原則。這些時辰劃分不是隨便定的,都是根據太陽運轉和人體節律,難怪老人家總說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台灣人必看!中國十二時辰與現代時間對照,這可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認識這些有趣的時間單位吧!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現在的兩個小時,而且還用十二地支來命名,聽起來是不是超有fu?這些時辰不只用在古裝劇裡,其實跟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很有關係喔!
你知道嗎?我們常說的「午時三刻」其實就是中午11點到1點之間,而「子時」就是現在的深夜11點到凌晨1點。以前沒有手錶的時候,古人就是靠觀察太陽位置和這些時辰來安排作息,像是「辰時」適合吃早餐、「酉時」該收工回家,根本就是古代版的時間管理大師啊!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好對照關係,一看就懂:
古代時辰 | 現代時間 | 地支 | 常見說法 |
---|---|---|---|
子時 | 23:00 – 01:00 | 子 | 夜半、三更 |
丑時 | 01:00 – 03:00 | 丑 | 雞鳴、四更 |
寅時 | 03:00 – 05:00 | 寅 | 平旦、五更 |
卯時 | 05:00 – 07:00 | 卯 | 日出 |
辰時 | 07:00 – 09:00 | 辰 | 食時 |
巳時 | 09:00 – 11:00 | 巳 | 隅中 |
午時 | 11:00 – 13:00 | 午 | 日中 |
未時 | 13:00 – 15:00 | 未 | 日昳 |
申時 | 15:00 – 17:00 | 申 | 晡時 |
酉時 | 17:00 – 19:00 | 酉 | 日入 |
戌時 | 19:00 – 21:00 | 戌 | 黃昏、一更 |
亥時 | 21:00 – 23:00 | 亥 | 人定、二更 |
看到「卯時」對應早上5到7點,就知道為什麼說「卯起來工作」了吧!這個詞就是從這裡來的喔。還有我們常聽到的「午休」,就是因為「午時」太陽最大最熱,古人習慣在這時候休息。這些時辰名稱其實都跟當時的生活習慣、自然現象有關,是不是覺得古人超有智慧的?
下次看古裝劇的時候,聽到「巳時集合」、「戌時關城門」這些台詞,你就能馬上知道大概是現在的幾點鐘啦!而且這些時辰概念在農民曆、傳統節慶都還用得到,像是「子時」跨年、「卯時」祭拜,了解這些對照關係後,參加傳統活動也會更有感覺喔!
為什麼古人用時辰?中國傳統時間系統解析
大家有冇諗過,點解古代人唔用而家嘅24小時制,反而要用「時辰」呢種計時方法?其實古人嘅智慧真係好勁,佢哋將一日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而家嘅2個鐘頭,唔單止方便記,仲同自然規律好貼合。古時冇電子鐘,睇太陽位置同天色變化就知大概時間,呢種計時法真係好符合生活需要。
古代嘅時辰系統仲同十二地支掛鉤,每個時辰都有自己嘅名同代表意義。例如「子時」係夜晚11點到凌晨1點,古人認為呢段時間陰氣最重,所以有「子夜」之稱。而「午時」就係中午11點到下午1點,正係太陽最猛嘅時候,難怪而家我哋仲會講「午休」啦!
時辰名稱 | 現代時間 | 地支 | 常見稱呼 |
---|---|---|---|
子時 | 23:00 – 01:00 | 子 | 夜半 |
丑時 | 01:00 – 03:00 | 丑 | 雞鳴 |
寅時 | 03:00 – 05:00 | 寅 | 平旦 |
卯時 | 05:00 – 07:00 | 卯 | 日出 |
辰時 | 07:00 – 09:00 | 辰 | 食時 |
巳時 | 09:00 – 11:00 | 巳 | 隅中 |
午時 | 11:00 – 13:00 | 午 | 日中 |
未時 | 13:00 – 15:00 | 未 | 日昳 |
申時 | 15:00 – 17:00 | 申 | 晡時 |
酉時 | 17:00 – 19:00 | 酉 | 日入 |
戌時 | 19:00 – 21:00 | 戌 | 黃昏 |
亥時 | 21:00 – 23:00 | 亥 | 人定 |
古人仲會用更細嘅時間單位,叫做「刻」,一個時辰有8刻,每刻等於而家嘅15分鐘。所以成語「一刻千金」就係咁嚟㗎!呢種計時方法雖然冇而家咁精準,但對於農業社會嚟講已經好夠用。佢哋會根據時辰安排耕作、作息,甚至連中醫都把脈都要睇時辰,認為唔同時段人體經絡嘅氣血運行都唔同。
時辰制度仲影響咗好多傳統文化,譬如古代官員上朝叫「點卯」,就係因為要喺卯時(清晨5-7點)報到。而家我哋講「午時三刻」處斬,其實就係中午11點45分,古人認為呢個時間陽氣最盛,可以壓制陰魂。睇返轉頭,時辰制度真係滲透咗古人生活嘅方方面面,唔單止係計時工具,更係一種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