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繼水箱 法規」是消防隊在救災行動中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消防隊員面對高層建築火災時,佈署水線到起火層所需時間和體力成本相當巨大。幸運的是,「連結送水管」技術能夠有效解決佈線的困擾。然而,對於超高層建築物,消防車輛無法直接加壓送水至最高層,必須依靠中繼水箱幫浦來提供輔助。在大多數人看來,中繼水箱的構造和功能仍然相對陌生。因此,我們整理了一些文獻資料,以深化大眾對中繼水箱的瞭解。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沒有對超高層建築物進行明確定義的建築技術規則,一般將樓層數超過25層或高度超過90公尺的建築物視為超高層建築物。設置標準中第184條明確提到了送水設計壓力的要求。」
消防安全設備中繼幫浦的原理與應用
在消防救災工作中,高層建築物火災始終是消防隊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當火災發生在樓層較高的位置時,消防隊從一樓部署水線到起火層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相當可觀。這時,「連結送水管」(Ladder pipe)便成了極為有用的工具,它能幫助消防隊省去了長距離佈線的麻煩。然而,面對「超高層建築物」,即通常定義為25層以上或高度超過90公尺的建築,單靠消防車自身的加壓能力已不足以將水送到頂層。此時,建築物內部設置的中繼幫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設備。


設置標準第184條指出,送水設計壓力(H)等於配管摩擦損失水頭(h1)加上消防水帶摩擦損失水頭(h2),再加上落差(h3),以及放水壓力(60m)。這意味着,即使消防隊能夠將水帶和瞄子連接到連結送水管的出水口,瞄子的放水壓力也需要維持在6 kgf/cm2 (60m)以上。
消防車幫浦 Output Pressure | Mandatory Radius Pressure | Allowable Headroom |
---|---|---|
12 kgf/cm2 (120m) | 6 kgf/cm2 (60m) | 5 kgf/cm2 (50m) |
一般消防車的消防幫浦最大輸出壓力約為12 kgf/cm2 (120m),扣除瞄子的放射壓力6 kgf/cm2 (60m)、水帶摩擦損失水頭0.4 kgf/cm2 (4m)、配管摩擦損失水頭(通常採用0.6 kgf/cm2 或6m計算)後,剩下的高度落差僅剩約5 kgf/cm2 (50m)。雖然實際的摩擦損失可能略有不同,但計算結果相差不大,表明消防車送水的高度只能在50公尺左右。因此,設置標準第183條規定,建築物高度超過60公尺時需設置中繼幫浦,以便通過中繼幫浦的加壓,將水送到更高的樓層。
附上兩張圖片,分別展示連結送水管和中繼幫浦的簡化圖。在超高層建築中,中繼幫浦通常設置在12或13樓的中繼層,以輔助消防車送水到更高層次。
中繼水箱法規
中繼水箱法規在近年來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中繼水箱是指安裝在建築物屋頂上的水箱,用於收集和儲存雨水,供給建築物內部的用水系統。這種系統在節約水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和降低水費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中繼水箱法規的規定,建築物在新建或改建時,必須安裝中繼水箱系統。這一法規的實施,對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繼水箱系統的設置可以使得建築物充分利用雨水資源,減少對公共供水系統的依賴,從而減少了對水資源的壓力。
此外,中繼水箱法規還對中繼水箱的設計和使用進行了相應的規範。根據法規要求,中繼水箱的容量應根據建築物的規模和用水需求進行合理設計,確保其能夠供應建築物內的用水系統。同時,中繼水箱應具備適當的材料和防護措施,以確保水質的安全和衞生。
中繼水箱法規的實施對於保護環境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繼水箱系統可以降低雨水排放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城市排水系統的負擔,同時為城市創造了更多的綠化空間和生態環境。
總結來説,中繼水箱法規的實施在節約水資源、保護環境和降低用水成本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築物應遵守中繼水箱法規的要求,合理設計和使用中繼水箱系統,從而共同為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做出貢獻。
延伸閲讀…
中繼水箱都消失了嗎? 真相跟你想的不一樣 – 591新聞
中繼水箱法規樓層在幾樓?新大樓讓你聽不到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