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離岸風電發展超夯,大家應該都有聽過「中能風場位置」就在彰化外海吧!這個由中鋼和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共同開發的風場,可是台灣綠能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個風場的詳細位置和特色,讓關心綠能的朋友更了解這個重要建設。
中能風場具體位置在彰化縣芳苑鄉外海約8-17公里處,總面積約35.5平方公里。這裡的海域深度大概在25-40公尺之間,超級適合設置離岸風機。根據規劃,整個風場會設置31座風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上看300MW,預計可以供應約30萬戶家庭用電呢!
項目 | 詳細資料 |
---|---|
座標位置 | 北緯23°55’至24°05’,東經120°00’至120°10′ |
離岸距離 | 8-17公里 |
海域深度 | 25-40公尺 |
風機數量 | 31座 |
總裝置容量 | 300MW |
說到中能風場的環境條件,這裡的風速平均都有7-8米/秒以上,而且海底地質以砂質為主,對於打樁施工來說相對穩定。開發團隊特別採用「管架式基礎」設計,就是要確保在颱風季節也能穩穩發電。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位置剛好避開主要航線和漁場,對漁民作業的影響也降到最低。
從地圖上看,中能風場位置就在台電彰化一、二期風場旁邊,形成一個完整的風電廊帶。施工團隊特別規劃了專用航道,讓工作船隻能安全進出。目前預計2026年就會全部完工,到時候從王功漁港或芳苑濕地往海面看,就能見到一排排白色風機在海上轉動的壯觀景象啦!
為了減少對環境的衝擊,開發單位在選址時可是做足了功課。除了避開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地,還在施工期間安排專業的生態觀察員隨船監測。就連海底電纜的鋪設路線都特別繞過珊瑚礁區,可以說是兼顧綠能發展與生態保育的最佳範例。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離岸風電,你一定也好奇「中能風場到底在哪裡?台灣離岸風電位置大公開」對吧?其實台灣西部沿海已經悄悄出現好幾座風場,這些大風車不只是風景,更是台灣綠能的重要來源。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風場的具體位置,還有它們的規模大小,讓你下次經過海邊時可以跟朋友炫耀一下這些綠能小知識。
台灣的離岸風場主要分布在苗栗到彰化一帶的沿海,因為這裡的風力夠強、海底地形也適合。中能風場就位於彰化外海約8-15公里處,總面積大概有35平方公里,相當於490個足球場那麼大!這邊的風機超級壯觀,每支都有30層樓高,葉片轉起來的時候超療癒的~
風場名稱 | 所在縣市 | 離岸距離 | 面積(平方公里) | 預計完工年份 |
---|---|---|---|---|
中能風場 | 彰化縣 | 8-15公里 | 35 | 2024 |
海龍風場 | 苗栗縣 | 4-10公里 | 50 | 2025 |
台電一期 | 彰化縣 | 8公里 | 28 | 2021 |
沃旭大彰化 | 彰化縣 | 35-60公里 | 900 | 2026 |
說到這些風場的位置選擇可是大有學問,除了風力要夠強之外,還要避開漁業作業區、航運路線和生態敏感區。像中能風場就特別選在彰化外海比較深水的區域,這樣才不會影響到沿岸漁民的生計。而且這些風機的間距都經過精密計算,要確保它們不會互相擋風,每支風機都能發揮最大發電效率。
現在從台中高美濕道或是彰化王功漁港往海邊看,天氣好的時候已經可以看到遠方海面上有一排排白色風機在轉動。這些風場未來還會繼續擴建,預計到2030年台灣西部沿海會出現更多風機群,到時候整個台灣西海岸的景觀都會變得很不一樣呢!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離岸風電,特別是「為什麼選擇在彰化外海建中能風場?選址原因解析」這個話題。其實彰化外海會成為風場熱門地點,不是沒有原因的啦!這邊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關鍵因素,讓你了解為什麼政府跟開發商都這麼看重這個區域。
首先,彰化外海的風力資源超級豐富,根據氣象資料顯示,這裡年平均風速可以達到7-8米/秒,而且風向穩定,根本就是天生適合發展風電的好地方。再加上水深大概在20-50公尺之間,不會太深也不會太淺,對於目前主流的海上風機安裝技術來說剛剛好。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電網連接的便利性,彰化沿岸已經有完善的電力基礎設施,風場發的電可以很順利地接入台電的電網。這樣就不用再花大錢從頭建設輸電線路,省下來的成本最後也是反映在電價上,對大家都有好處。
選址因素 | 彰化外海條件 | 優勢說明 |
---|---|---|
風力資源 | 年平均風速7-8米/秒 | 發電效率高且穩定 |
水深 | 20-50公尺 | 適合現有風機安裝技術 |
地質條件 | 海床平坦堅硬 | 基礎施工難度較低 |
距岸距離 | 約8-15公里 | 兼顧施工便利與景觀影響 |
電網連接 | 鄰近彰濱工業區變電站 | 輸電成本低、效率高 |
環境影響評估也是選址的重要考量,彰化外海避開了重要的漁場和航運路線,對漁民作業和船舶航行的影響相對較小。而且這邊的海床地質比較穩定,大多是沙質或泥質,打樁固定風機的時候會比較順利,施工風險也比較低。這些條件加起來,讓彰化外海成為發展離岸風電的首選地點之一。
最後要提的是產業聚落效應,彰化沿岸已經有幾個風場在運轉或興建中,相關的供應鏈和維修團隊都集中在這裡。新風場選在附近可以共享這些資源,不管是施工期間的人力調度,還是未來運維的後勤支援都會方便很多。這種產業群聚的效果對於降低整體開發成本很有幫助,也是開發商很重視的一點。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中能風場何時開始運轉?最新進度一次看懂」,畢竟這個離岸風電場對台灣的綠能發展超級重要。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掌握到的第一手資訊,讓關心這個議題的鄉親們能夠快速了解狀況。
中能風場是由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和中鋼公司共同開發的離岸風場,位置在彰化外海約8-17公里處。整個計畫總容量預計達到300MW,可以供應約3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目前最新的消息是,風場已經在2024年底完成全部31座風機的安裝作業,現在正在進行最後的測試和併網程序。
重要里程碑 | 預計/實際完成時間 |
---|---|
風機基礎施工完成 | 2024年Q2 |
風機安裝完成 | 2024年Q4 |
試運轉開始 | 2025年Q1 |
商業運轉 | 2025年Q3 |
根據開發團隊最新釋出的訊息,風場已經在2025年第一季開始試運轉,目前正在進行各項性能測試和調整。雖然原定2025年中就要正式商轉,但因為海底電纜鋪設遇到一些技術問題,導致進度稍微延後。現在團隊正在全力趕工,預計最晚2025年第三季就能夠開始全面商業運轉。
說到這個風場的特色,它可是台灣首個採用「國產化」比例超過60%的離岸風場喔!從水下基礎到風機塔架,很多關鍵零組件都是在台灣本地製造的。不僅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也讓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鏈更加完整。目前風場的發電效能測試結果都相當不錯,等正式運轉後應該能為台灣的綠電供應帶來顯著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