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鱷龜:北美最大的淡水龜
總論
學名為 Macrochelys temminckii,俗稱真鱷龜的大鱷龜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大淡水龜,與擬鱷龜同屬,體型龐大且攻擊性強,以強悍的咬合力聞名。


外觀特徵
大鱷龜頭頸碩大,且無法完全縮入厚重的龜殼中。殼上隆起三排明顯的鱗脊,使其外觀宛若披甲恐龍,與擬鱷龜不同的是,牠們的殼上還多了第三排棘刺,顏色則以灰、棕、黑或橄欖綠為主,常伴有藻類覆蓋,眼睛周圍分佈著黃色斑紋和星狀肉質「睫毛」。
體型及特徵
成年的雄性大鱷龜平均體重約 79 公斤,殼長約 66 公分,體型龐大;雌性則較為嬌小。透過泄殖腔位置和尾巴厚度可以辨別性別,雄性泄殖腔距離龜殼較遠,尾巴較厚。
狩獵方式
大鱷龜的口腔暗藏玄機,除舌頭外呈深色。牠們會偽裝成蠕蟲狀的粉紅色舌頭來引誘獵物,獵物一旦就餌,牠們就會瞬間合攏強壯的顎部,完成埋伏攻擊。
牙力驚人
大鱷龜的咬合力堪稱全球前十,足以媲美老虎和鱷魚,對接近口部的物體毫不吝嗇其大力撕咬,處理牠們時必須格外小心。
習性與棲息地
大鱷龜主要棲息於美國南部水域,可潛伏水中長達 3 小時,雌性只會在修築巢穴時登陸。牠們在 12 歲時達到性成熟,每年一次的交配發生於初春或春末,雌龜負責築巢,產下 10-50 顆卵,性別受孵化温度影響。
壽命與分佈
野外大鱷龜的壽命不明,推測可達 150 歲,人工飼養下的壽命約為 20-70 歲。
特徵 | 描述 |
---|---|
名稱 | 大鱷龜,又稱真鱷龜 |
學名 | Macrochelys temminckii |
體型 | 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體型龐大 |
體重 | 成年雄性平均 79 公斤 |
壽命 | 野外不明,推測可達 150 歲 |
外觀 | 巨大龜殼,三排鱗脊,肉質「睫毛」 |
咬合力 | 全球前十,媲美大型猛獸 |
習性 | 水棲,偽裝狩獵,埋伏攻擊 |
棲息地 | 美國南部水域 |
繁殖 | 雌性築巢,產卵 10-50 顆 |
二龜:台灣特有的珍稀鳥類
二龜的分類與分佈
二龜(學名:Clamator Coromandus)又稱「台灣鳳凰」,是杜鵑科二龜屬的一種鳥類。二龜主要分佈於中南半島、印度次大陸、中國華南及台灣等地。在台灣,二龜主要分佈於中低海拔的闊葉林、次生林或竹林等棲地,屬於稀有留鳥。
二龜的外觀特徵
二龜體型中型,體長約45-50公分,翼展約55-65公分。全身羽毛以黑褐色為主,頭頂及頸後有一撮明顯的白色羽冠。胸部、腹部及翼上覆羽布滿雜亂的白色波紋。尾羽較長而尖,末端呈白色。公鳥與母鳥的外觀無明顯差異。
特徵 | 描述 |
---|---|
體型 | 中型 |
體長 | 45-50公分 |
翼展 | 55-65公分 |
羽色 | 以黑褐色為主 |
頭冠 | 白色 |
胸腹 | 白色波紋 |
尾羽 | 較長而尖,末端白色 |
二龜的習性與繁殖
二龜主要以昆蟲、小型爬蟲類和鳥蛋為食。牠們常在樹叢間鳴叫,叫聲高亢且響亮。二龜屬於巢寄生鳥,牠們會將自己的蛋產在其他鳥類的巢穴中,由養鳥餵養自己的幼雛。
二龜通常在每年4-8月間繁殖。牠們會尋找灰喜鵲、台灣藍鵲等體型相近的鳥類巢穴,將自己的蛋產在其中。二龜的蛋孵化期約為12-14天,幼雛通常在孵化後16-18天離巢。
二龜的保育現況
二龜在台灣屬於稀有留鳥,數量並不多。由於棲地破壞、環境汙染等因素,二龜的數量持續減少。目前二龜已被列入台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的「珍貴稀有保育類」,受到法律保護。
為了保護二龜,相關單位已採取多項保育措施,包括:
- 棲地保護:加強二龜棲地的保育工作,避免棲地破壞或汙染。
- 人工巢箱:設置人工巢箱,提供二龜安全的繁殖環境。
- 宣導教育:提高民眾對二龜的保育意識,呼籲減少對二龜的捕獵或幹擾行為。
通過這些保育措施,希望能夠確保二龜在台灣的繁衍生存,讓後代子孫也能欣賞到這種稀有的特有鳥類。
延伸閲讀…
二隻龜| 佐渡觀光導航
擬鱷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