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令旗也稱五營令旗或五方令旗,而五營又分為東、西、南、北、中營,而五營令旗又有不同的顏色,令旗之形狀為三角形,上頭通常會繡上龍鳳等圖樣或不繡,只繡上一個『令』字。」


「五令旗順序」是指以上提到的五營令旗的排列次序,其中每個令旗代表著不同的兵馬數量與名稱。這五令旗是神明如關聖帝君、媽祖、大道公等所擁有的神兵,用以保衞莊頭,抵禦邪魔與鬼魂。內外營的存在則是為了區分受到歷代帝王敕封的正神與壓制厲神的不同地位。」
五令旗順序是一種用於指揮和標誌的系統,由五個不同的旗幟組成。這些旗幟分別代表不同的命令和指示,可用於軍隊、運動賽事或其他需要統一指揮的場合。
根據五令旗順序,旗幟從上到下的順序如下:
- 第一旗:這是指揮官發出信號的旗幟。當第一旗被舉起時,表示開始行動。
- 第二旗:這是表明指揮官位置的旗幟。當第二旗被舉起時,士兵們應該朝向指揮官的位置移動。
- 第三旗:這是警報旗幟。當第三旗被舉起時,表示發生了危險情況,士兵們應該作好戰鬥準備。
- 第四旗:這是撤退旗幟。當第四旗被舉起時,表示士兵們應該撤離戰場。
- 第五旗:這是停火旗幟。當第五旗被舉起時,表示戰鬥結束,士兵們可以停止攻擊。
五令旗順序是一種重要的指揮方式,有助於確保指揮官和士兵之間的溝通順暢,並確保行動的協調性和效率。
結束
五龍令旗的擺放順序與犒軍儀式
東營姓張將軍,南營姓蕭將軍,西營姓劉將軍,北營姓連將軍
中間黃面鬼頭令旗
東方青面鬼頭令旗 |
南方紅面鬼頭令旗 |
西方白麪鬼頭令旗 |
北方黑麪鬼頭令旗 |
中間黃面鬼頭令旗 |
犒軍要準備的有:牲禮(三牲)~魚/雞/豬肉,有的大廟或大型法會甚至於是以全羊全豬之類來祭祀。除了牲禮外還可以準備一些糖果、餅乾、水果、白米並用專屬的犒軍用的金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