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倫的形成是有先後次序的,五倫之始,第一倫,就是夫婦。有了夫婦,才有父子。孩子一多,就又有了兄弟。孩子長大了,進入社會工作,就有了長官與部屬。這最後一倫,也是最大的一倫,就是朋友了。五倫,包括了所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關係可分為絕對的與相對的兩種。絕對的關係:所謂絕對的關係,就是你改變不了的,不是你能選擇的,是命裏註定的。就是父子、兄弟這兩倫,也就是天倫。相對的關係:就是你可以選擇,也可以改變的,夫婦不和可以離婚,工作不宜可以辭職,朋友反目可以絕交。所以夫婦、長官與部屬、朋友的關係是相對的。
相處的方式:既是相對的關係,首重選擇,既作了決定,就要以體諒、包容、寬恕、不做傷害對方的事,不可經言破」


五倫的排序與形成
五倫的形成有其自然的次序,起於夫婦,然後有父子。孩子漸多,便出現兄弟。成年後進入社會工作,則有長官與部屬的關係。最後一倫也是最大的一倫,就是朋友。五倫囊括了所有的人際關係,可分為兩類:絕對關係與相對關係。
絕對關係與相對關係
絕對關係是指那些無法改變的關係,比如父子、兄弟,這些是命定的,稱之為天倫。相對關係則是指可以選擇和改變的關係,例如夫婦不和可以離婚,工作不適合可以辭職,朋友不和睦則可絕交。
相處的方式
對於相對關係,選擇和決定尤為重要。一旦做出決定,應以體諒、包容和寬恕的態度相處,不應做出傷害對方的事情。而對於絕對關係,除了上述態度,還需付出更多的關懷和愛心,以維護家人的幸福。特別是夫婦這一倫,作為五倫中的第一大倫,更是幸福的源頭,不可輕忽。
五倫教育的重要性
五倫的觀念源遠流長,孟子在滕文公篇中提到:「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我國傳統教育重視五倫十義,這是我國古聖先王和孔子一貫注重的人倫教育。雖然現代教育發達,科學教育成果豐碩,但倫理道德仍是教育的根本。
五倫十義
禮記禮運篇中提到:「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孔子則強調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間的關係是「五達道」。孔子及其門生弟子,都是以人倫教育來修養自己並教化他人。
聖賢的教誨
聖賢雖然宣導五倫,但不是以此直接教導人們,因為每個人生來就具有孝、弟、忠、信等德行,不需要接受直接的教導。這是儒家的教育原理,禮記大學中提到的「明明德」解釋了這一點。孟子進一步用「良知良能」來解釋,他説:「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後世王陽明依此建立了致良知學説。
結語
五倫的教育是以啟迪人們的良知良能為基礎,而不是簡單地將道德觀念傳授給人們。這種教育的本質是讓人們發現和實現自己內心的美好品德,而不是外部的強加。因此,五倫教育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當代社會培養良好公民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價值觀。
五倫,即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五種關係,它們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基石。在這個價值體系中,每一種關係都有其獨特的要求和責任。
首先,父子關係是家庭中最基本的一環。父親應扮演好榜樣和引導者的角色,教導子女遵守道德規範,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價值觀。同樣,子女也應尊敬父母,服從他們的教育和訓詞。
其次,君臣關係是政治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君主應該以身作則,忠於人民,為國家謀福祉。臣子則應效忠於君主,盡心盡力公務,以保護國家的利益。
夫妻關係是家庭中最親密的一環。丈夫應承擔起保護家庭和照顧妻子的責任,妻子則應負責家務和支持丈夫的事業。夫妻雙方應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共同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
兄弟關係是家族中兄弟姐妹之間的聯繫和互助。兄長應負起保護弟妹、照顧他們的責任,弟妹則應尊重兄長、服從他們的教育和訓斥。兄弟姐妹之間應互相扶持、包容和關愛,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最後,朋友關係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一環。朋友之間應真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成長。在困難時期,朋友之間應互相支持並提供幫助。建立真誠、信任和互助的朋友關係,能夠帶來無盡的快樂和支持。
總結
五倫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體系的核心,它們在不同的關係中塑造了人們的行為和價值觀。無論是家庭、政治、友情,還是婚姻關係,五倫都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遵守和執行五倫,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和諧、和睦的社會,讓人們可以共同努力追求幸福和成功。
延伸閲讀…
五倫- 教育百科
07、五倫 – 朱老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