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倫之本始
從古至今,華夏子民依循「五倫」教化,以此立身治國。此「倫」非指外在規範,而是發於內心「四端」之果。論其起源,孔子弟子曾參所述「五典」乃其雛形,後世演變為「五品」、「五教」等概念。
孟子提出「五倫」之説,涵蓋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已跳脱原先父慈子孝、兄弟友恭之狹義。林啓屏教授闡釋,孟子之「人倫」並非強制遵循,而是人知「四端」後之自發流露。


夫婦之別,古籍多有論述。《禮記》雲「夫義、婦聽」,女子從嫁後即以順為德。《左傳》亦言「夫和而義,妻柔而正」,然在男尊女卑之社會,妻之「聽」並非因夫之「義」,實為單方退讓之基。
女子自幼受教禮德,遵從「婦言、婦容、婦功」之規矩。荀子《君道》雲:「夫有禮則妻從,夫無禮則妻畏。」夫婦關係,夫義則妻幸,夫不義則妻仍以順為德。妻之地位低於子,子尚可諫父母,妻則唯順從是瞻。
古時女子社會地位與夫之宗族地位相關,其夫在世,妻從夫而定。由此可見,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等教化,皆為治國圭臬。由此可明「理」,方能善處人倫關係。
「妖」,則為反常之異象。如父子反目,兄弟鬩牆,夫妻不睦等,皆屬「妖興」之類。明五倫之本,正人倫之綱,庶幾無妖興之擾。
五倫的意義
引言
五倫,作為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強調個人在社會中的倫理義務和人際關係。這個概念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治理和人際交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本文將深入探討五倫的意義,分析其內涵、作用和當代價值。
五倫的內涵
五倫 | 內涵 |
---|---|
君臣 | 君主與臣子的關係,強調忠君愛國和君仁臣忠。 |
父子 | 父親與兒子的關係,強調孝敬父母和慈愛子女。 |
兄弟 | 兄弟之間的關係,強調友愛互助和和諧共處。 |
夫婦 | 夫妻之間的關係,強調互敬互愛和相濡以沫。 |
朋友 | 朋友之間的關係,強調信守承諾和肝膽相照。 |
五倫的作用
- 維護社會秩序:五倫確立了社會成員的階層關係和相互義務,從而保障了社會穩定和秩序。
- 促進人際和諧:五倫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愛、敬、義等道德規範,促進了人際關係的和諧與融洽。
- 保障個人權益:五倫保障了個人在社會中的基本權益,如臣子的忠君、父親的撫育子女、夫婦的互信。
- 培養道德情操:五倫的倫理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個體,培養了其道德情操和社會責任感。
五倫的當代價值
儘管時代變遷,五倫的道德精神仍然具有當代價值:
- 親情倫理:五倫中的「父子」「兄弟」關係強調了親情倫理的重要性,促進當代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
- 尊師重道:五倫中的「君臣」關係轉化為「師生」關係,體現了尊重師長、傳承知識的傳統美德。
- 人際交往:五倫中的「夫婦」「朋友」關係強調了人際交往中信守承諾、和睦相處的原則。
- 企業管理:五倫的倫理觀念在企業管理中得到應用,培養員工忠誠、責任和團結精神。
結論
五倫作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以其獨特的倫理觀念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儘管時代變遷,五倫的道德精神仍然具有當代價值,為社會治理和人際交往提供了重要指導原則。弘揚五倫文化,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個人修養和社會進步。
延伸閲讀…
五倫_百度百科
五倫八德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