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終始】「五德終始説」震撼你絕對無法相信的神秘真相!

【五德終始】「五德終始説」震撼你絕對無法相信的神秘真相!

「五德終始」説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之歷史觀念,與天下的空間觀念構成中國文化重要成分。這種學説認為「五德」代表著五種德性,分別是木、火、土、金、水。而「終始」則指這五種德性的循環運轉。著名的中國文化和信仰,都受到這一學説的深遠影響。五德終始説的起源可追溯到以前的儒家五行説,鄒衍在戰國時期後期更加強調了按照五行運行規律來解釋王朝的更迭。根據這一理論,某個王朝當其德衰微時,下一德便會取代上一德,實現「革命」於天,重新受命為天子。

五德終始 Play

五德終始説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五德終始説的歷史背景與影響

  • 五德終始説由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對後世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 五德指五行(木、火、土、金、水)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則指五德的循環運轉。
  • 五德終始説認為王朝更替與五行運行有關,新的王朝代表新德性,取代舊的德性。
  •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自認為水德,以此為理論基礎。
  • 漢代時,五行運行理論進一步發展,由相勝説轉為相生説,強調五行的相生相剋。
  • 漢朝時,陰陽學與儒學結合,形成了具有強大社會影響力的學派。
朝代 德性 五行
水德 水克火
火德 火生土

五德終始説的應用與演變

戰國末年,五德終始説成為主流思潮,為列國諸王提供統一天下的理論依據。

五德終始

五德終始説的推論過程如下:

「五德終始」以德作為起點,指的是人類所具備的道德品質和品德。德指的是一個人的行為和品格,以及其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五德分別是仁、義、禮、智、信,這些德行代表了人類的美德和對他人的關懷。五德終始強調了德行的重要性,它們是個人和社會持續進步的基礎。

終始代表著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演變。它們暗示著一個過程的開始和結束,象徵著不斷變化的宇宙秩序。五德終始告訴我們,萬物都有生命週期,它們會在不同的階段經歷變化和成長。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五德終始也意味著人的修養和改變。起初,人類處於無知和無德的狀態,但通過不斷的修煉和學習,人們可以逐漸達到高尚的道德境界。五德終始教導我們,我們必須持續改進自己,以成為更好的人。

總結而言,「五德終始」是一個重要的哲學概念,它代表了人類和宇宙的變化和發展。德、終、始、五、和終始這五個概念彼此相關,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通過理解和實踐五德終始的概念,我們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延伸閲讀…

五德終始

五德終始——漢屬火還是屬土? – Alvin Sir DSE 中史補習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