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介紹:排列在雙手和雙腳的五根手指頭,輕巧靈活,能抓、握、捏、拿,是人類進行細膩精巧行動的重要工具。五根不僅是人體的構造特徵,更是日常活動的靈魂所在。
佛教也採納了「根」的這一術語,提出了五根、六根、八根、二十二根等概念。佛教對「根」的見解更側重於那些有助於修行與解脱的精神力量。


據《大毘婆沙論》所述,「根」有八種含義,包括威勢、明、異、喜觀、勝、最、主等。《俱舍論》則認為,「根」具有最勝、自在、光顯三個意思,總之有增上的意義。這些解釋都體現了「根」的權威性和優越性。
在古印度哲學中,「根」是個重要術語,早在吠陀時代就已經使用。在《奧義書》時代以後,不同的哲學流派對「根」有不同的理解,如數論師提出的十一根理論,吠檀多學派提出的十四根理論,以及耆那教對靈魂的區分等。
佛教也採納了「根」的這一術語,提出了五根、六根、八根、二十二根等概念。佛教對「根」的見解更側重於那些有助於修行與解脱的精神力量。
此外,梵語中的「Mūla」意為樹根,引申為根源、根本之意,與「Indriya」的意義不同。在佛教中,「Mūla」有時被譯為「根」或「本」,如「善根」,但這與上文所談的「根」意義不同。
在三十七菩提
在經典的啟迪下,我們獲得了五個基本的指引,它們如同我們修行的基石,促使我們不斷進步。首先,是對於自身信仰的堅定信心,這不僅包括對佛法的確信,也包括對傳授佛法的上師們的信心。信心並非一朝一夕之間建立,它需要我們對佛陀的教導有深刻的理解,並且相信自己能夠將這些教導付諸實踐。
定與智慧
定,是禪定的工夫,包含四禪八定、九次第定等境界。它是一種心靈的平靜和集中,通過定可以更好地體會佛法的深奧。


延伸閲讀…
根(佛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根
念,即意念和思想觀念,也是修行的重要一環。它不僅是指對佛法的理解,還包括將這些理解融入日常生活和行為中。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佛法的教導,以此來指導我們的行為和思維。
定與智慧
定,是禪定的工夫,包含四禪八定、九次第定等境界。它是一種心靈的平靜和集中,通過定可以更好地體會佛法的深奧。
延伸閲讀…
五根五力:: 大般若經要解- 佛法介紹
辭典檢視[五根: ㄨˇ ㄍㄣ]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智慧,或稱般若,是指對事物本質的洞察和理解。它不是知識的堆積,而是對生命和宇宙真諦的體悟。智慧的獲得,有賴於對佛法的正確理解和修行的實踐。
- 修行的起點與內涵
許多學佛者往往只重視修行的起點,如如何開始修行、
信心的結合
選擇與精進
信靠佛陀的教導,精進不是盲目而行,而是建立在多方比較與選擇之上。
唸的提起
正念的力量源於信心的建立及精進的行持,引導我們前進而不偏離。
蔬菜水果吃得多,營養固然重要,但單一攝取某一種食物,難以獲取全面均衡的營養。過去人們曾誤以為多吃紅蘿蔔能補充維他命B,但這忽略了其他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攝取。後來又提倡多吃蕃茄,然而,過度偏食仍非正確的選擇。營養學家建議,每日應攝取五種不同蔬菜,配合一道湯,這樣才能達到營養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裡,不僅要注意食物的營養價值,更要保持均衡飲食,避免單一食材的過度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