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圖」是唐代畫家韓滉的作品,是現存最早以牛為題材的紙絹畫之一。這幅畫曾被宋高宗趙構、元人趙伯昂、趙孟頫和清代皇帝乾隆所收藏,並一直被乾隆保存於紫禁城內。然而,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五牛圖」的下落變得不明確。直到20世紀50年代,它才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出現,並最終以6萬元港幣被中國方面購回。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被譽為「鎮國之寶」,目前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由唐德宗時期的宰相韓滉所繪,使用彩色紙本,紙質為麻紙,長20.8公分,總寬139.8公分。這幅畫從右至左一字排開,描繪了五頭姿態各異的牛。
《五牛圖》,唐代之珍,韓滉之妙筆,現今之瑰寶。圖繪五牛,姿態各異,或行或立,神情傳達,形神兼備。畫無他飾,惟牛是瞻,紙張古樸,線條老練,色彩濃淡相宜,寫實之中見高超技法,體現農耕文化之深意。韓滉,唐之貴胄,畫界英才,其畫風質樸,以田家風俗見長,《五牛圖》實為其代表作,彰顯唐代繪畫之卓越,歷史文化之深厚。圖卷經宋、元、明、清諸朝,歷經輾轉,最終回歸祖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鎮國之寶」。
五牛圖是一幅出自唐朝時期的繪畫作品,由著名畫家韓幹所創作。這幅畫以中國的農村生活為主題,描繪了五頭莊稼牛悠閒地在一片綠草地上吃草的場景。這幅畫以其生動的筆觸和豐富的細節而聞名,被公認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瑰寶。
五牛圖的畫面極富詩意和感染力。牛的形象被描繪得十分傳神,似乎可以感受到牛隻的撫摸。牛在綠草地上的自由活動像是一幅生命力勃勃的畫面,象徵着自然的和諧與富饒。
五牛圖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藝術技法與主題的結合。畫中的景物寫實而詩意,線條流暢而生動。同時,畫家通過對牛和農村風景的描繪,也表達了對務農生活和自然的讚美。這種有機結合使得五牛圖成為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之一。
五牛圖不僅僅是一幅美麗的藝術品,它還承載着深厚的文化意義。畫中的牛象徵着農業文明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這幅畫也成為對中國農民勞動的讚頌,並且象徵着人們對自然和平的追求。五牛圖藉由豐富的細節和精湛的技法,讓觀者透過欣賞這幅作品來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和智慧。
總之,五牛圖是一幅無可否認的中國繪畫瑰寶。它通過畫家對自然和農村生活的敏鋭觀察,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獨特魅力。無論您是藝術愛好者還是文化追求者,欣賞這幅作品都會帶給您無窮的享受和思考。
延伸閲讀…
韓滉五牛圖卷
《五牛圖》:憑什麼它是“鎮國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