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穴位置】指哪些穴位 |老中醫今天介紹陰經 |中華針灸 |

【五腧穴位置】指哪些穴位 |老中醫今天介紹陰經 |中華針灸 |

五俞穴功用:利用五俞穴來使自己或者救急,經絡地方它可以治病,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例如,六 十八它講説,井穴專門管什麼心下滿,心下滿你心下,胃這個地方,得,滿悶,肝氣會心下滿,肺會心下滿,十二條經絡下滿 症狀,井主心下滿。

滎主身。

例如井主心下滿,肝、心、脾、肺、腎,會使人心下滿。

合,合到內臟去了,逆氣而泄,氣不順,拉肚子嘔吐,要找它。

五腧穴位置 Play

俞穴管體重節痛。

有節,節指關節,關節疼痛,可以找俞穴。

五俞穴,有五個主管功能,第一個主管井 穴,它管心下滿。
五腧穴位置

第二個主管滎穴,主管身熱,五臟六腑可以會使人家身熱,有病時候。

第三個穴俞穴,它是管體重節痛。

然後第四個穴道,井滎俞經,經 穴它有一個主管作用,喘咳,所以喘,發冷發熱,喘呀,咳呀,要找經穴。

合,合到內臟去了,逆氣而泄,氣不順,拉肚子嘔吐,要找它。

膽經循行及時辰:心下是因為膽經緣故,膽經,它時間是23點到1點,晚上11點到早上1點,這是膽經肝經排 毒,努力我們身體白天積那個毒素要排出去,努力工作時辰,所以我們調説,11點以前要睡覺。

肝膽互為表裡,如這個人最近臉色,青青 ,愛生氣,有症狀,善怒,臉色發青,發怒,肝主怒,肝膽互為表裡。

另一個,愛乾淨,潔癖,愛乾淨是,算是一種症狀,愛乾淨是,成癖 有毛病了。
五腧穴位置

膽經你知道腳四、五趾那個縫,你去壓,然後只要找到膝蓋這裡可以了,壓得要死,你找到了。

肝經循行及時辰:例如女人她半夜1點到3點,月經起來了,得,那你要壓什麼,你要壓膽經,要壓肝經,因為1點到3點是走到肝經,或者今天生氣人家吵架到半夜,睡不著了,那要找肝經。

這 個肝有關,因為肝氣鬱結,它會堵那邊,肝主怒,所以中醫是,中醫是超過科學能解釋,因為它情緒有關係,情緒肝主怒,肝氣會影 響,肝有大腿小腿,突然體重節痛,爬起來,關節不行,走那個大拇趾第二趾中間,那個腳趾,你找那個縫,然後去壓,壓到那裡,結果如果腳盤 ,那五俞穴,你可以上壓,因為它知道結在哪裡,但是你只要經絡找,您説上壓話,超過膝蓋,如果沒有找到話,好像壓 這裡內側,大腿內側,所以我們説寧失其穴,毋失其經。

合穴這裡,入到內臟,所以要懂得秘訣,有懂得竅門兒,這樣,肺,這個手這個地方,有腕這個地方,有手指旁這個地方,手指尖,旁邊這些,然後手腕,有手肘,這些 是,很一些經絡穴道地方。

五腧穴位置 Play

延伸閱讀…

五腧穴

中華針灸» 五腧穴

來我們剛才1點到3點是走到肝,包括你半夜睡醒過來了,你要壓什麼穴,壓肝經穴道,你上找吧,從第二趾的趾縫這樣,腳趾縫這樣壓壓 過來,説過你關節不能動啊,你可以壓,包括你喘得要死,1點到3點喘得要死咳得要死,找肝經。

救急有慢性肝炎人,有一次出國時候飛 機上,嘴唇發麻,沒多久昏倒了,壓手啊,腳啊,多按壓壓,結果半個鐘頭醒過來了,五俞穴,是手肘前面,有六條這邊,有膝蓋 下前面,她按壓時候,這人昏倒了曉得哪裡痛不痛,她壓壓壓,手三焦經,厥陰經,所謂厥陰跟厥陰是,手腳是,結果手, 半個鐘頭是。

這五俞穴有時候是可以救急。
五腧穴位置

利用這個五俞穴來救急:利用五俞穴來保護你自己,腿,腳, 痛為主,只要在手肘之前,膝蓋以下有到是地方,你症狀找到了,説你地方找到了,我們説,所以其實很多人覺得説,中醫講得 複雜,講得是有點懂,你如果有系統,十二條經絡,這樣看下來,你知道五俞穴是怎麼走,大拇指這條是走肺經,第二個指頭是走大腸經, 你知道了心包找哪裡,你知道了這,手指頭,腳趾頭,掌握這個重點。

循行主要時辰要記住:那循行你要 確實知道怎麼走,這個是,第一個循行你要知道走哪一條,第二個時辰你要知道,第三個功用哪裡,例如説我們這個人有司任務,例如説體重節,要壓 哪一個,合穴是什麼,例如説我們舉個簡例子好了,你身體,包括關節痛,你找肺經合穴,因為肺主氣,氣時候,很多地方會堵住,所以尺澤穴 ,你要記得手肘這裡三個,心,肺,有心包,手肘這個地方,所以只要壓手肘這裡,可以解決您説這個問題。

合穴這裡,入到內臟,所以要懂得秘訣,有懂得竅門兒,這樣,肺,這個手這個地方,有腕這個地方,有手指旁這個地方,手指尖,旁邊這些,然後手腕,有手肘,這些 是,很一些經絡穴道地方。

延伸閱讀…

中醫穴位理論中的“五腧穴”指哪些穴位?老中醫今天介紹陰經 …

五腧穴的妙用:看到你就賺到!

五輸穴簡稱「五腧」。

《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所出井,溜滎,注為輸,所行經,所入為合。

」是五腧穴經氣流注特點概括。

臟腑原氣輸注、和留止於十二經脈四肢部腧穴,稱為原穴,稱「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氣意,是人體生命活動原動力,為十二經脈維持生理功能。

十二原穴多分佈於腕踝關節附近。

陰經原穴五腧穴中輸穴同穴同名,部位,實為一穴,即所謂「陰經輸出原」,「陰經輸並於原」。

五輸穴配以五行,陽經金水木火土序,陰經木火土金水序。

故有「五行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