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六腑統指人體內的各種器官。『髒』是指實心有機構的臟器,有心、肝、脾、肺、腎五臟,『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腸、膽、胃、大腸、膀胱等分別和五個髒相對應的五個腑,另外將人體的胸腔和腹腔分為上焦、中焦、下焦,統稱為三焦,是第六個腑。」
|
藏象學説
中醫學將人體內的重要器官分為髒和腑兩大類,並據此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藏象學説。其中,“藏”意指內臟,“象”指的是這些內臟的外在徵象和功能。藏象學説並非僅僅基於解剖學上的實質器官,而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推測內臟的功能和變化的學説。
髒主要指心、肝、脾、肺、腎五個實心的內臟,它們的功能是儲藏精氣,即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腑則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等容器形內臟,以及與五臟相對應的五個腑,還有上焦、中焦、下焦,合稱為三焦。腑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和排出廢物。
藏象學説中的髒腑分類 |
藏象學説不僅限於解剖學上的實質器官,它還包括了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理解。因此,雖然藏象學説中的名稱與現代醫學中的一些臟器名稱相同,但兩者在概念和功能上並不完全一致。因此,不能完全將兩者對等。
藏象學説與現代醫學的區別 |
在五行學説中,中醫學將五臟間的相互滋生與相互制約關係用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來解釋。例如,心屬火,肝屬木,木能生火,即肝木能助心火;同時,腎屬水,水能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這種關係體現了五臟之間的動態平衡。
五行學説在藏象學説中的應用 |
總之,藏象學説是中醫學中一個重要而又神秘的領域,它通過古代的哲學思想解釋了人體內部的奧秘,為中醫的診療提供了理論依據。
五藏六腑
「五藏六腑」是中醫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體內的五個臟腑和六個腑臟。
五藏包括心、肺、肝、脾、腎。六腑則包括胃、小腸、大腸、膽、膀胱、三焦。
心臟位於胸腔中,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負責泵血並供應氧氣和營養物質到全身各個器官。
肺臟則位於胸腔兩側,負責吸入新鮮空氣並將氧氣運送到血液中,同時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肝臟是位於腹部的最大臟器,它具有解毒、儲存營養物質、合成血漿蛋白等重要功能。
脾臟位於胸腔和腹腔的過渡部位,它負責生成和儲存血液,同時還參與消化系統的調節。
腎臟位於腹腔後方,是身體的排泄器官之一。它負責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同時調節體液的平衡和血壓。
胃是位於腹腔中上部的一個腑臟,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將食物分解成營養物質並將其吸收到體內。
小腸和大腸是連接胃和肛門的器官,它們負責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同時排出體內的廢物。
膽囊是一個位於肝臟下方的儲存器官,它儲存著由肝臟分泌的膽汁,並在需要時將其釋放到小腸中幫助消化。
膀胱位於盆腔中,是一個儲存尿液的器官,它具有排尿的功能,並能夠控制尿液的排出。
三焦是中醫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腹腔中上、中、下三個部位,負責腸胃消化和排泄的相關過程。
延伸閲讀…
臟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臟六腑
「五藏六腑」在中醫學中被視為人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的平衡和協調對於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