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屬性】瞭解五行屬性:揭開天干地支背後的奧秘與運用

【五行屬性】瞭解五行屬性:揭開天干地支背後的奧秘與運用

“五行屬性”是古代用來紀錄年、月、日、時的方式中一個帶有神秘感的概念。庚子年和辛丑牛都是以天干地支為主體的計算方式,而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兩者的組合共有六十種,形成了一個甲子週期的概念。在炙手可熱的預言學領域中,人們對於這種古老而有趣的天干地支紀錄方式特別感興趣。”

五行屬性 Play

歡迎回來《獨立評論》!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羣帳號,繼續體驗天下雜誌的會員最新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

2020年是庚子年,傳説是大小事不斷的一年。2021年是辛丑牛,傳説是充滿變動的年份。附會上2019年底開始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這種預言學有關的論説,也成為熱門話題。無論庚子或辛丑,都是傳統以天干地支為主體的計算方式。而看起來帶有一點神秘感的天干地支,有著什麼樣的歷史?

天干地支,是古代用來紀錄年、月、日、時的方式。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酋、戌、亥。天干在上,地支在下,互相搭配就形成六十種組合,也是一甲子週期的概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花甲」。當一個週期結束,又會重新開始進行下一輪的循環,這樣周而復始。歷史上所見,距離今天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就已經發現完整書寫的六十甲子組合。《春秋》寫到,魯隱公三年二月的己巳日那天發生日蝕,成為以天干地支來記錄日期的最早證據。即使到了近代,對歷史事件的紀錄與説明,有時也是用天干地支來描述,像是耳熟能詳的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和約等。而黃曆這項以天干地支排列的曆法,也繼續在今天被參考使用著,因此是淵遠流長具有影響力的一套系統。

而這套系統,是依循兩大原則來建立:相生相剋的五行,以及相輔相成的陰陽思想。五行是指建構宇宙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它們彼此是互相觸發生成的,比方説鑽木就能取火,所以木會生出火;而火燒留下了灰燼,也就是土,於是火會產生土;土壤中藴含著金屬礦產,於是土生金;金屬在天氣寒冷時會凝結水珠,所以金生水;而水能夠滋養樹木,所以水生木。這樣生生不息,形成一種自然界的循環。但這些元素也會相剋。比方説樹木往下紮根,就是分裂破壞土壤,所以木剋土;水遇到土就成為泥巴,所以土剋水;水能滅火,於是水剋火;大火則能夠融化金屬,因此火剋金;金屬做的斧頭鋸子能砍斷樹木,所以金剋木。在天干係統裡,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地支則是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亥子屬水、辰戌醜未屬土。這就被稱為是五行的屬性。而在五行之外,天干地支也能分成陰與陽。陽性能量代表剛強高大,陰性能量則是温和持久。像是木這個元素,其中的陽性象徵就是松柏一樣的大樹,陰性象徵則有花草藤蔓的存在。火元素裡象徵陽性的有發強光強熱的日月星辰,陰性則有度數較小但依舊温柔照射的燈火燭光。〉

五行屬性,是古代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元素,被認為是構成世界萬物的基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五行屬性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如醫學、占卜、宗教等。

五行屬性
木屬性代表生命的生長和擴展,它具有温和、柔軟的特性。火屬性象徵着熱情和活力,同時也具有破壞力。土屬性代表着穩定和堅實,它是萬物生長的基石。金屬性則與財富和價值相關,它具有堅硬、堅固的特性。水屬性則是變幻無常的,它與情感、直覺有關。

五行屬性在人類個性和命運中也有所體現,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五行屬性。人們相信,五行屬性的平衡與和諧對於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人們常常通過調整飲食、穿着、佩戴符合自己五行屬性的物品來達到平衡和和諧。

在古代中國,五行屬性還被運用到建築和風水學中。人們相信,建築物的佈局和方向與五行屬性有着密切的關係,可以影響一個人的運勢和幸福。風水學通過考察環境中的五行屬性,來推測吉凶和運勢的變化。

總之,五行屬性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項重要遺產。它不僅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對宇宙和人類命運的深刻理解。通過瞭解和運用五行屬性,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調整身心狀態,實現內在的平衡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