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解答帶來是十二生肖對應五行及屬相年份五行對照表,五行相生含義,金生水——因為少陰氣(金氣)温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可變水,所以金生水……那麼,想瞭解多編來看看吧!金生水——因為少陰氣(金氣)温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可變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為水温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温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石裏,依附着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生石,所以土生金。
眾勝寡,故水勝火;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故土勝水。
五行發生演化,有了緻分類,出現納音五行:甲子年生:1924 1984 杜鼠:甲子鼠年,納音海中金,我們俗稱金鼠命。
丙子年生:1936 1996 田鼠:丙子鼠年,納音澗下水,我們俗稱水鼠命。
戊子年生:1948 2008 粟鼠:戊子鼠年,納音霹靂火,我們俗稱火鼠命。
庚子年生:1960 2020 白鼠:庚子鼠年,納音壁上土,我們俗稱土鼠命。
壬子年生:1912 1972 狐鼠:壬子鼠年,納音桑拓木,我們俗稱木鼠命。
乙丑年生:1925 1985 乳牛:乙丑牛年,納音海中金,我們俗稱金牛命。
丙午年生:1906 1966 天馬:丙午馬年,納音“天河水”,我們俗稱水馬命。


己丑年生:1949 2009 水牛:己丑牛年,納音霹靂火,我們俗稱火牛命。
辛丑年生:1961 2021 牧牛:辛丑牛年,納音壁上土,我們俗稱土牛命。
癸丑年生:1913 1973 牽牛:癸丑牛年,納音桑拓木,我們俗稱木牛命。
甲寅年生:1914 1974 猛虎:甲寅虎年,納音大溪水,我們俗稱水虎命。
丙寅年生:1926 1986 雪虎:丙寅虎年,納音爐中火,我們俗稱火虎命鉞寅年生:1938 1998 暴虎:戊寅虎年,納音城牆土,我們俗稱土虎命。
庚寅年生:1950 2010 騎虎:庚寅虎年,納音松柏木,我們俗稱木虎命。
壬寅年生:1962 2022 乳虎:壬寅虎年,納音金箔金,我們俗稱金虎命。
乙卯年生:1915 1975 狡兔:乙卯兔年,納音“溪水”,我們俗稱水兔命。
丁卯年生:1927 1987 野兔:丁卯兔年,納音“爐中火”,我們俗稱火兔命。
己卯年生:1939 1999 家兔:己卯兔年,納音“城牆土”,我們俗稱土兔命。
辛卯年生:1951 2011 月兔:辛卯兔年,納音“松柏木”,我們俗稱木兔命。
癸卯年生:1963 2023 玉兔:癸卯兔年,納音“金箔金”,我們俗稱金兔命。
甲辰年生:1904 1964 降龍:甲辰龍年,納音“佛燈火”,我們俗稱火龍命。
丙辰年生:1916 1976 伏龍:丙辰龍年,納音“沙中土”,我們俗稱土龍命。
戊辰年生:1928 1988 天龍:戊辰龍年,納音”林木”,我們俗稱木龍命。
庚辰年生:1940 2000 升龍:庚辰龍年,納音“白臘金”,我們俗稱金龍命。
壬辰年生:1952 2012 蛟龍:壬辰龍年,納音“長流水”,我們俗稱水龍命。
乙巳年生:1905 1965 蛇:乙巳龍年,納音“佛燈火”,我們俗稱火蛇命。
丁巳年生:1917 1977 蛇:丁巳蛇年,納音“沙中土”,我們俗稱土蛇命。
己巳年生:1929 1989 龍蛇:己巳蛇年,納音“林木”,我們俗稱木蛇命。
辛巳年生:1941 2001 蝮蛇:辛巳蛇年,納音“白臘金”,我們俗稱金蛇命。
癸巳年生:1953 2013 卧蛇:癸巳蛇年,納音“長流水”,我們俗稱水蛇命。
甲午年生:1954 2014 騎馬:甲午馬年,納音“砂中金”,我們俗稱金馬命。
丙午年生:1906 1966 天馬:丙午馬年,納音“天河水”,我們俗稱水馬命。
戊午年生:1918 1978 馱馬:戊午馬年,納音“天上火”,我們俗稱火馬命。
庚午年生:1930 1990 兵馬:庚午馬年,納音“路旁土”,我們俗稱土馬命。
壬午年生:1942 2002 馬:壬午馬年,納音“楊柳木”,我們俗稱木馬命。
乙未年生:1955 2015 白羊:乙未羊年,納音“砂中金”,我們俗稱金羊命。
丁未年生:1907 1967 灰羊:丁未羊年,納音“天河水”,我們俗稱水羊命。
己未年生:1919 1979 山羊:己未羊年,納音“天上火”,我們俗稱火羊命。
辛未年生:1931 1991 野羊:辛未羊年,納音“路旁土”,我們俗稱土羊命。
癸未年生:1943 2003 綿羊:癸未羊年,納音“楊柳木”,我們俗稱木羊命。
五行相生含義: 金生水——因為少陰氣(金氣)温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可變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為水温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温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石裏,依附着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生石,所以土生金。
五行剋含義:是因天地性 眾勝寡,故水勝火;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故土勝水。
十二生肖出生年份納音五行屬性 五行發生演化,有了緻分類,出現納音五行:生肖屬相年份五行對照表 1、生肖屬鼠五行 甲子年生:1924 1984 杜鼠:甲子鼠年,納音海中金,我們俗稱金鼠命。
丙子年生:1936 1996 田鼠:丙子鼠年,納音澗下水,我們俗稱水鼠命。
戊子年生:1948 2008 粟鼠:戊子鼠年,納音霹靂火,我們俗稱火鼠命。
庚子年生:1960 2020 白鼠:庚子鼠年,納音壁上土,我們俗稱土鼠命。
壬子年生:1912 1972 狐鼠:壬子鼠年,納音桑拓木,我們俗稱木鼠命。
五行源自先秦時期,是一種古代中國哲學觀念和思維模式(英語:Mindset)。
中國古代不僅將金、木、水、火、土視作民用五種資源材料,後來視作氣——萬物構成要素[2][3][4],五行間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形成各種現象[5][6]。
五行、陰陽以及氣,同屬古代中國文化(術數和方術)一部分,是風水、算命、相術、占卦、內丹、中醫基本概念ㄧ。
五行最初是作為一種政治治理指導原則而提出,為先王訓典或上天所降賜,要天子遵循。
五方應五行:東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


延伸閱讀…
《書·洪範》稱武王在位十三年,訪箕子問常理次序,箕子回答上天賜禹治國大法有九類,其第一項即是五行,並解説五行所行理: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革,土曰稼穡。
其為:雨水下落,和河水滋潤天之下方;火焰上燃,煙隨熱氣飄往地上方;木匠煣烤木材,塑造彎曲或筆直形狀;鍛冶匠(英語:Metalsmith)熔煉金屬礦石(英語:Native metal),其意欲,鍛造其形,或熔煉器物,換其用途[9];土壤滋養作物,能供農夫種植其種子幼苗,時收割其果禾穗。
五行,此人民日用五材[10][11][2],五材即五種資源或素材。
《國語·鄭語》中有ㄧ段呼應記載:「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成百物。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稱:「天生五材,民並之,廢一不可」杜預注五材:金、木、水、火、土。
天子執政,要確保人民能取用、獲得大地上五材,生產和殖貨[12][11]。
令五材於民利用,通行,能發揮其各自效用,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稼穡,即為五行。
五行提出後,和其他五種事物相配對。
《逸周書·小開武》配五行於五色,《書·洪範》配五行於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淮南子·墬形訓》配五行於五色、五音、五味。
據《荀子·勸學》:「目好五色,耳五聲,口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奉五味,九文,六採,五章,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奉五聲」,則五色形容衣服,目所視;五音/五聲形容樂曲,耳聽;五味形容食物,口嚐。
春秋戰國時代,五行不僅和五色、五音、五味相配對,和方位[13][14]、季節[13]、干支[14][15]、數字[16]、天象[17][13]、行星[18]、天氣[17][13]、器具(英語:Measuring instrument)[17][19]、身體[13][20]、德性[17][21]事物應,構成一種以「五」作為基準事物分類模式,另一方面,產生五行相生相剋[22]以及生、、墓地支三合五行結構關係[15]。
五行從原本日用五材,配對、推演其他事物,形成了一種應形式。
而五行生剋和地支三合結構關係(後衍生出旺相休囚死[23]與五行十二宮[24]),意謂著五行變成一種能用來解釋萬物變化和理論。
由此,五行成了一種能解釋朝代興衰(如五德始説)、兵法致勝(如兵陰陽/軍事術數)、時節作息(如《禮記·月令》、《黃帝內經》養生思想)、生理運行(《黃帝內經》醫學思想)學説思想源頭,同時是佔斷吉凶術數學和解釋各種災異祥瑞理論基礎之一。
戰國中晚期秦漢,五行進一步和陰陽、氣、八卦,加以聯繫、統整,擴充其理論學説內容[25][26][27],如漢代氣化宇宙論,混沌不分,到分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分出五行氣,五行氣化生萬物[6]。
氣和五行説結合,使得氣分作五類,帶有五行體性特徵[3][28]。
五行氣化宇宙論下,不但成了一種構造萬物要素,義擴充五氣之流佈通行[25][3]。
氣化宇宙論架構裡,五行並不僅指五種事物,是其體性抽象概括,五行於五種事物,而是均布萬有之中,交相間雜[3][28][29]。
五行漢代和五常相配對,以為天有五行,人有五常,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30][31],《七略》五行為「五常形氣」[32]。
五行可用兩種空間圖象表示,一五芒星搭配五行生剋,一中央和四方空間模型。
五行“相生、間相勝”原則形成生剋五行模式。
兩兩之間總會存在“相生”或“剋”關係,故五行之間無主次分,地位。
五芒星外圍表示相生,內裏表示剋。
五方應五行:東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
延伸閱讀…
此模式下,中央土四方於同一個層面,有控制四方意。
[34]
《易傳·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天地數五十有五。
”這裏説了十個數,五,是五個生數,五個生數各五合而得六至,是謂五個成數。
漢代經學家這十個數有解釋。
如鄭説:“《》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而五行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後。
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
陽無偶,無配,得相成。
地六成水於北天一並,天七成火於南地二並,地八成木於東天三並,天九成金於西地四並,地十成土於中天五並。
”[35][36]
不過有文章[16]指出,先秦文獻五行數到“九”為止,《繫辭》“天地數”並不是指五行生成數,“土有成數十”是漢代時陰陽思想進入五行學説結果。
戰國時代齊國人鄒衍立陰陽家,提出王朝來自五行相勝循環。
鄒衍“五行”推演為代表王朝運數“五德”,認為五行不僅代著季節更替,預示王朝興衰。
鄒衍黃帝到夏、商、周之間朝代更替,五德循環相勝解釋,王朝興起時,上天降下代表王朝德運瑞應徵兆,預示王朝衰亡和王朝誕生。
《呂氏春秋》記載了此一學説,如殷商金德式微,姬周火德興起,其預兆: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
文王曰:“火氣勝。
”火氣勝,故其色赤,其事則火。
[37]鄒衍五德説來論證王朝正統性傳統濫觴自秦朝。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
龍是帝王象徵,而黑色是水德色,是太史公雲“此其水德之瑞”。
於周居火德,鄒衍理論推演,水剋火,秦居水德印證了秦將代周而得天下。
據《始皇本紀》載,宣揚新朝德運,秦始皇登基改元後宣佈改服色黑,是“衣服旄旌節旗上黑”
秦亡漢興後,雖然新興漢王朝沿用了五德理論來解釋其王朝正統,但朝野之中漢朝當居何德運、尚何服色爭論不休。
高祖建國初,宣佈漢承秦水德、黑色。
但以公孫臣代表一派認為,宣佈漢居剋秦水德土德。
雖然此提議遭到了丞相張蒼,但到了武帝太初元年,漢朝終於改朔易服,宣佈漢居土德、尚黃色。
而到新莽代漢時,劉向、劉歆父子新五德説盛行,不但推翻了鄒衍建立到周王朝德運次序,提出了王朝德運理論:王朝德運王朝所生,而王朝德運王朝剋。
劉氏父子説法,漢當居火德、尚紅色,火生土,所以代替漢朝王莽新居土德、尚黃色。
此後,中國王朝大多五德相生來推演。
[38][39]
肝臟主宰憤怒,憤怒會傷肝臟;
心臟主宰喜樂,喜樂會傷心臟;
脾臟主宰思慮,思慮會傷脾臟;
肺主宰,會傷肺;
腎主宰恐懼,恐懼會傷腎。
《禮記·禮運》記載:「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後月生。
是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五行、四時、十二月,相為本」,後列舉「五聲、六律、十二管……五味、六和、十二食……五色、六章、十二衣」,這是曆法一組,樂曲一組,食物一組,衣服一組。
〈禮運〉篇中,五行視為曆法時間循環變化(季節交替、月相盈虧)具有關係,並且是聖人制禮本源、之一[40]。
《禮記·月令》篇中,即十二個月時令和五行相配,記述天子於各月份禮儀、行政事務、法令、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