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五行之菜,養生妙品
引言
馬齒莧,不僅因其葉形似馬齒而得名,更因其五行俱全,被譽為「五行菜」。中醫推崇其藥用價值,運用於治療多種疾病,乃養生佳品。


藥性與功效
馬齒莧性寒味酸,歸於大腸、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消腫等功效,堪稱夏季清熱良方。對於肝火旺盛所致的目赤、白髮,以及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都有不錯的療效。
此外,馬齒莧含有多種營養元素,如硒、ω-3不飽和脂肪酸等。其中,硒有助於調節血糖,富含的生物鹼和多醣類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展現顯著的降血糖作用。
調理方法
馬齒莧可生食或烹調食用。生吃時可搭配醋、醬油調味,醃漬後別有一番風味。烹飪方面,可炒食、涼拌或熬湯。
居家料理
- 清炒馬齒莧:將馬齒莧洗淨,熱鍋倒油,爆香蒜末後放入馬齒莧,加鹽調味即可。
- 馬齒莧豬肝湯:馬齒莧洗淨切碎,豬肝洗淨切片,金針菜泡發後切段。將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燉煮,至湯汁濃稠即可。
- 馬齒莧芡實湯:新鮮馬齒莧摘去根,芡實洗淨,瘦豬肉切丁。將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煲煮,加入鹽調味即可。
禁忌與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腸滑腹瀉者,以及孕婦不宜食用馬齒莧。食用過多可能導致腹瀉,建議適量攝取。若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參考文獻
- 《開寶本草》
- 《本草綱目》
- 《中藥大辭典》
五行草功效:靈活運用的傳奇藥材
五行草,又稱五葉草、錦地羅,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的傳統草藥。它的中醫藥性歸屬為心經、脾經、肝經,味甘微苦,性平。在傳統醫學中,五行草被認為具有補氣血、活血化瘀、強筋壯骨、清熱解毒等功效。
功效 | 病症 | 用法 |
---|---|---|
補氣血 | 氣血不足、頭暈目眩、心悸 | 煎湯或泡茶飲用 |
活血化瘀 | 血瘀經閉、跌打損傷 | 外用敷貼或煎湯內服 |
強筋壯骨 | 腰膝無力、筋骨痠痛 | 煎湯內服或泡酒飲用 |
清熱解毒 | 感冒發燒、咽喉腫痛 | 煎湯或泡茶飲用 |
五行草的具體藥用功效如下:
-
補氣血:五行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補益氣血,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心悸等症狀。
-
活血化瘀:五行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導致的經閉、跌打損傷等症狀。
-
強筋壯骨:五行草含有豐富的鈣和磷,可以強健筋骨,改善腰膝無力、筋骨痠痛等症狀。
-
清熱解毒:五行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清熱消炎,改善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等症狀。
五行草的注意事項:
延伸閲讀…
馬齒莧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應用
清肝火、護血管,被叫做“五行草”的好東西要這麼吃才對
- 孕婦慎用。
- 體虛者不宜久服。
- 服用五行草時應忌食油膩辛辣的食物。
- 服用過量五行草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
五行草是一種功效多樣的傳統草藥,在中醫藥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但是,五行草具有性平,久服易傷脾胃之氣,不可過量服用。正確使用五行草,可以有效緩解各種疾病症狀,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