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馬圖】五馬圖:狂野奔馳,尋找極速之王!

【五馬圖】五馬圖:狂野奔馳,尋找極速之王!

《五馬圖》是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畫作,描繪五組一人一馬的圖像,兼具極高的寫實性和表現性。畫作流傳有序,清亡後流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度被認為已毀,直到2019年才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中重新面世。

此畫是目前僅存的兩幅李公麟真跡之一,也是現存罕見的有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題跋的畫作。畫面由五組圖像構成,每組為一人一馬。

五馬圖 Play


畫卷拖尾有黃庭堅跋、曾紆跋,曾跋提及李公麟「畫殺滿川花」故事。引首及第二匹馬旁有乾隆帝題詩,第五匹馬旁有乾隆帝題文。

五馬圖
《五馬圖》被判定為李公麟真跡,但並非全卷皆真。確定為真跡的是前四組人馬圖及黃跋、曾跋。第五匹馬的輪廓線畫法和紙質與前四匹差別較大,被判為元。

《五馬圖》重現江湖——北宋名畫的復甦之旅

時隔多年,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的傳世佳作《五馬圖》在2019年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一次展覽中重新現世。這幅畫作歷經風霜,清末流落海外,二戰後更一度被認為已經損毀。如今,它不僅奇跡般地重現,更是成為了研究宋代繪畫藝術的重要線索。

李公麟,宋代畫壇巨擘,其《五馬圖》以其高超的寫實技巧和深刻的藝術表現力著稱於世。

《五馬圖》畫卷內含五組人物與馬匹的圖像,每一組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雖然畫作真跡部分在歷史上曾有所更替,但目前確定的是前四組人馬圖及黃庭堅的題跋和曾紆的跋文。第五匹馬的畫法和用紙與前四匹有所不同,被判定為元代畫家作品。而馬匹旁的題款真偽尚有爭議,好頭赤的題款則被認為是偽造的。

李公麟的《五馬圖》雖經滄桑,但前四組人馬圖及黃庭堅的題跋被確認為真跡。

《五馬圖》的早期形式已經難以考證,可能在南宋時期才形成如今的排列方式。據《雲煙過眼錄》記載,五匹馬的順序是鳳頭騘、錦膊騘、好頭赤、滿川花、照夜白。推測元朝時期有人移除了原作的第四匹馬滿川花及其題款,並用贗品補上去,形成了現有的畫作樣貌。

《五馬圖》在歷史上可能經過了重新排列,第五匹馬可能是後人補充的贗品。

《五馬圖》在南宋時期屬於內府藏品,元、明兩代則由王子慶、柯九思、項元汴等收藏家珍藏,清朝康熙年間為宋犖所有,乾隆年間進入宮廷。

《五馬圖》在歷代收藏家中傳承,最終在乾隆年間進入清朝皇室收藏。

五馬圖被譽為中國古代繪畫中的瑰寶之一,它是一幅著名的唐代畫作。這幅畫由唐代的畫家韓幹所創作,傳世至今。《五馬圖》描繪了五匹奔馳的馬,每匹馬姿態各異,神態自然,栩栩如生。這些馬的構圖巧妙,線條流暢,充滿活力。正因為這些特點,五馬圖被譽為古代中國繪畫的精粹之作。

五馬圖中,每匹馬的表情和動作都獨特,彷彿能夠感受到它們的生命力。這些馬被精心描繪,它們的毛髮、肌肉和腳部的細節都經過精細的描摹。每一匹馬的氣息都恢弘而強烈,彷彿它們將隨時從畫中奔馳而出。

這幅畫的背景是一片廣闊而壯麗的草原,不僅突出了馬匹的氣勢,還表現了大自然的壯美景緻。每一株樹木和每一片草叢都經過細致描繪,使整幅畫更加生動逼真。據説,韓幹在創作此畫時,曾親自前往草原觀察馬匹的生活習性,以便更好地描繪它們的特點。

這幅五馬圖被廣泛地欣賞和研究,它不僅展示了唐代畫家的才華,也展現了中國古代繪畫的精粹。它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對後世的繪畫影響深遠。

總之,五馬圖是一幅極具藝術價值的古代繪畫作品,它通過精湛的技巧和細膩的描繪展現了馬匹的生命力和自然美。它的存在豐富了中國藝術史,並對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延伸閲讀…

五馬圖_百度百科

五馬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