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處:連接公路的立體交錯
簡介


交匯處,又稱 Interchange 或系統交流道,是兩條以上公路立體交叉並相互連通的交叉口,利用立體交叉與引導車輛轉換不同公路的交通設施。
類型
系統交流道
位於高速公路相交或高速公路與幹線公路相交處,提供連續、快速轉換的交通功能。中國大陸稱之為樞紐互通立交。
交匯處類型表
類型 | 特徵 | 優缺點 |
---|---|---|
苜蓿葉型 | 設置四個環形引道,讓左轉車輛行駛約 270 度的環道後自右側匯入高速公路 | 優點:無平面交叉,引道不互相幹擾;缺點:佔地面積大,路線迂迴較長,易形成交織路段 |
環狀型 | 設置全方向的高架半直接式引道穿越兩高速公路間,與對向右轉引道相互匯流後再匯入高速公路 | 優點:無苜蓿葉型交匯處容易產生車流交織的缺點;缺點:造價昂貴,視覺景觀衝擊大 |
環狀苜蓿葉型 | 苜蓿葉型交匯處和環狀型交匯處的結合體,擁有環狀型交匯處的優點,且造價較便宜 | – |
漩渦型 | 環狀型交匯處的變形,比起前者可減少交匯處的層數和造價 | 通常使用於較少車流量或崎嶇地區 |
混合堆疊型 | 環狀型與喇叭型交匯處的結合體,利用多條高架引道連結各路線,引道有時平行主線 | 複數路線交匯,造價需求較高 |
喇叭型 | 高速公路與其他公路相交叉,出入口皆位於同一處,因設置兩條直接式引道、一條半直接式引道與一環道形似喇叭而得名 | 適用於引道收費的高速公路系統使用 |
Y 型 | 喇叭型捨去環道,改以路線較長、起伏較大的半直接式引道連接 | 造價較高,容易造成視覺衝擊 |
分岔式 | Y 型捨去一邊的引道,適合舊路壅塞而改線至外環道路的方案 | 只有一邊可通行 |
雙 C 型 | 由兩個 C 型環狀道組成,特性與分岔式交匯處相同 | 適用於山區或地形起伏較大的地方 |
鑽石型 | 動線較單純、用地較小,但交通量大時易擁塞 | – |
簡易鑽石型 | 比基本鑽石型所需用地更少,僅適合車流量稀少的道路使用 | – |
完整鑽石型 | 使用高架橋與下坡道來處理右轉和左轉行車線,比環狀型交匯處視覺衝擊較小,造價也較少 | – |
圓環 | 最基本的交岔路口,車輛依環狀行駛,設置在車流量適中以下的道路上且不得有左轉 | 優點:佔地面積小,車輛可隨時進出環形路段;缺點:車流大時易擁塞且無法左轉 |
交匯處意思
交匯處是指道路相交的點,可以允許車輛從不同方向匯入或離開。交匯處通常設計為圓形或橢圓形,並有中央島,使車輛能夠順時針或逆時針行駛以駛入或駛出交匯處。
交匯處的優點
- 減少事故:由於車輛不用直角轉彎,因此可以減少側面碰撞事故。
- 流量順暢:中央島迫使車輛減速,從而避免擁堵。
- 改善視線:中央島可以幫助司機更清楚地看到其他車輛,改善視線。
- 美觀:交匯處可以設計為美觀的焦點,為社區增色。
交匯處的類型
類型 | 描述 |
---|---|
環形交匯處 | 圓形或橢圓形的交匯處,中央有一個小的島。 |
橢圓形交匯處 | 形狀類似於橢圓形的環形交匯處。 |
小型環形交匯處 | 直徑較小的環形交匯處,通常用於住宅區。 |
分隔島交匯處 | 有中央分隔島(而非圓形島)的交匯處,允許車輛在不同的車道上行駛。 |
使用交匯處的注意事項
- 讓路:駛入交匯處時,必須讓路給已經在交匯處內的車輛。
- 順時針行駛:在環形交匯處中,必須順時針行駛。
- 指示燈號:駛入或駛出交匯處時,請使用適當的指示燈號。
- 靠右行駛:在接近交匯處時,請靠右行駛。
- 減速:駛入交匯處時,請減速。
- 不要佔用中央島:中央島不應被車輛佔用。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