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耳】人的耳朵由哪幾部分組成 |人耳解剖學 |健康科普 |

【人外耳】人的耳朵由哪幾部分組成 |人耳解剖學 |健康科普 |

外耳(英語:outer ear,external ear;拉丁語:auris externa)是耳外部結構,包括耳廓和外耳道[1][2]。

外耳負責收集聲能,其傳遞中耳鼓膜處[3]。

耳廓是外耳位於體外可見部分,內部一層黃色彈性軟骨組成[3]。

耳廓周圍部位通過肌肉和韌帶,與外耳道口通過結締組織[3]。

許多哺乳動物可以藉由移動耳廓地接受方位聲音,但是人類並具有此項能力。

人耳道分為二部份。

人外耳 Play

耳廓收集聲波進入進入外耳道,直通中耳鼓膜處[3]。

耳朵生理構造,主要可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個部份,連接聽神經大腦,構成了人類聽覺系統(如上圖)。

耳部構造外耳耳廓進入外耳道後,接著是中耳耳膜(鼓膜);中耳腔內有三塊聽骨,是鎚骨、砧骨及鐙骨。

鐙骨接觸到內耳卵圓孔,聲音由此傳入內耳。

內耳構造可分為二大部分。
人外耳

耳蝸部分司聽覺,前庭半規管部分司,耳蝸部分集合成耳蝸神經,半規管部分集合成前庭神經,此二神經合在一起形成耳蝸前庭神經,第八腦神經,由此走入腦幹聽覺神經核,接著上達大腦聽覺中樞。

聽覺中樞主要區域大腦顳葉。

故耳朵只是用來傳導聲音,靠大腦聽聲音。

每部份聽覺器官各自具備了功能,分述如下表:
 耳道(ear canal)稱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auditory meatus,EAM),是外耳到中耳通道,與耳廓組成了外耳[2][3]。

人耳道從耳廓延伸到鼓膜,長約2.5釐米(1英寸),直徑0.7釐米(0.3英寸)。

人耳道分為二部份。

靠外側三分之一是彈性軟骨構成,其前壁和下壁是骨,而上壁和後壁是纖維狀。

耳道軟骨是耳廓軟骨延續,其中有細毛以及專門汗腺,稱為頂泌汗腺,會分泌耳垢。

而其靠內側三分之二是骨骼構成,兒童耳道骨質部份,新生兒則只有一個環(環狀鼓室)。

骨質耳道上皮,因此軟骨耳道。

耳道長度及形狀因人而異。
人外耳

大約2.5釐米(1英寸),直徑0.7釐米(0.28英寸)[4]。

耳道是S形,先往後,往下,往上行。

其剖面橢圓形。

耳朵有三個主要部分,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

每個部分組成結構各司其職,聲波轉化信號傳入大腦過程中發揮明確作用。

內耳包含一組連接、體液腔室。

人外耳 Play

延伸閱讀…

外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耳解剖學

杯狀耳廓環境中接收聲波並其送入耳道。

中耳是一個空氣空間,稱為空腔,三塊骨頭組成。

這些骨頭包括:這些骨頭耳膜(稱為鼓膜)與外耳隔開,鼓膜受到聲波衝擊時會振動。

中耳通過一條通道連接鼻腔後部和喉嚨上部,這條通道稱為聽覺管,叫咽鼓管。

導管喉嚨一端打開和關閉,保持中耳內和環境中壓力,並排出體液。
人外耳

鼓膜兩側壓力相等對鼓膜典型振動。

中耳內有三塊骨頭,包括:鼓膜振動會通過骨骼產生串振動。

於三塊骨頭大小、形狀和位置,振動到達內耳時,振動力量會有所增加。

要聲波能量傳遞到內耳液體中,需要增加這種力量。

內耳包含一組連接、體液腔室。

延伸閱讀…

人的耳朵由哪幾部分組成? 健康科普

耳朵的構造及聽覺形成的原因

這個蝸牛狀腔室稱為“耳蝸”,聽覺中起着作用。

聲音振動中耳骨頭傳遞到耳蝸體液中。

耳蝸內稱為毛細胞微型傳感器會振動轉變電脈衝,並聽覺神經傳送到大腦。

於年齡、噪音或藥物原因,聽力損傷和聽力減退會發生這裏。

內耳中其他體液腔室包括三條稱為半圓管管道,即前庭迷宮。

無論任何方向移動,半規管中毛細胞會檢測到體液運動。

它們運動轉化電信號,前庭神經發送到大腦。

這種感官信息能讓您保持平衡感。

    清晨鳥叫聲、盛夏蟲鳴聲、音樂演奏聲,我們能夠聽到世界上各種聲音,離不開我們耳朵。

耳朵是人體必不可少器官之一,它十分,我們每天能看到“耳朵”其是耳朵一小部分,關於耳朵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耳朵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組成。

外耳包括耳廓即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乳突及其內容物聽骨鏈,內耳包括半規管、前庭及耳蝸,其中耳蝸是我們聽覺感受器。

    我們會影視劇或者説中看到這樣橋段:主人公大病一場或者遭遇事故,以至於鼓膜破裂變聾,從此聽不見任何聲音,或者主角人扇了一巴掌導致失聰,這鼓膜有關係。

鼓膜是外耳道與鼓室之間一層灰白色、半透明、有彈性薄膜,厚度0.1毫米,外形如漏斗,稱耳膜。

鼓膜十分,重力扇耳光、掏耳朵、坐飛機、潛水,以及時屏氣、用力擤鼻涕,可能造成鼓膜受損,影響聽力。

    人體耳朵中外耳和中耳通過鼓膜隔離開,説,當鼓膜時,作為一層保護屏障,外界物體(不論是水、異物是氣體)會進入中耳,保護中耳和內耳形成一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