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易經?
《易經》,是古代中國巫師用於推演未來吉凶禍福的卜筮書。它描述事物的變化,並展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易經的中心思想是用陰陽符號構成的卦象代表萬物的運行狀態。卜筮者通過向神明詢問事情,得到卦象來預測各種事物的成敗吉凶[1]。


易經不僅僅是占卜和術數的書籍,它影響着古代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個方面。自17世紀起,易經通過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傳入歐美國家。
《易經》:中國古典哲學與占卜之書
陰陽變化的智慧
《易經》,一部中國古典文獻,源於古代中國巫師的卜筮傳統。這本書以一套複雜的符號系統,即陰陽卦象,來描述事物的變化和運行狀態。卜筮者透過求卦和占卜過程,預測各種事務的吉凶禍福,如戰爭、政治、農業收成等等。《易經》的影響深遠,不僅限於占卜與術數,也滲透到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數學、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多個領域。自17世紀起,《易經》經傳教士介紹傳播到歐美國家。
三易與《周易》
據傳,《易經》有三種版本:《連山》、《歸藏》和《周易》,統稱為「三易」。然而,《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周易》成為唯一傳世文獻。1993年湖北江陵發現的王家台秦簡,有人認為是《歸藏》古文的重現,但也有學者對《歸藏》和《連山》的存在表示懷疑。
《易經》的流傳與影響
由於《周易》的獨特價值,《易經》通常即指《周易》。《易傳》則是對《周易》「卦、爻辭」的解釋,體現了儒家將《周易》作為道德修養指南的解釋方式。《易經》及《易傳》的註解版本多種多樣,其中王弼、韓康伯的《周易注》和朱熹的《周易本義》最具代表性。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則收錄了漢唐時期多位學者的易注。
《易經》與《五經》
漢武帝將《周易》、《尚書》、《詩經》、《儀禮》、《春秋》尊為《五經》,因此《周易》也稱為《易經》。
占卜與筮法
《易經》原是用於筮佔的書籍。人們會用蓍草進行筮佔,根據所佔得的卦與爻,查詢《易經》中相對應的內容,來預測吉凶。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不進行筮佔,人們也開始引用《易經》的卜辭和爻辭來支持自己的論點。例如,在《左傳》中記載,晉國的將領在戰爭中擅自行動,知莊子引用《周易》中的句子來説明遵守紀律的重要性。
易經,也被稱為《周易》,是中國古代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典籍。它是亞洲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並且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易經被認為是道家思想的根源之一,用於預測未來和提供生活指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中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變化」,並通過八卦圖和六十四卦來表示這些變化。
易經的核心思想
易經的核心思想是「變化即生命」。它認為宇宙萬物都處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並且變化是一種自然法則。易經通過觀察和研究這些變化,試圖洞察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趨勢。
易經的另一個重要概念是「陰陽」。它認為宇宙存在著對立但相互依賴的兩個極端:陰和陽。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和現象。
易經的應用
易經不僅僅是一本哲學書籍,它還被廣泛應用於預測、卜辭、生活指導和傳統醫學等領域。許多人相信通過研究易經可以瞭解世界的運作規律,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指導。
易經的八卦圖和六十四卦成為了一種重要的卜辭工具。人們可以通過投錢或其他方式來決定特定的卦,然後根據卦辭中的解釋來獲取有關個人或事件的信息。
結語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它的核心思想和應用不僅僅侷限於中國,而是成為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無論你是對易經感興趣還是只想探索一下,它都值得一看。
延伸閲讀…
《易經》其實是一本生存教戰手冊,跟現今社會強調算命的結果 …
易經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