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左為尊】【國學秘辛】古人崇尚「以左為尊」?文化大觀園為您揭曉!

【以左為尊】【國學秘辛】古人崇尚「以左為尊」?文化大觀園為您揭曉!

[古代中國禮儀中的尊卑位置]

在古代,中國禮儀中左右尊卑的劃分並非固定不變。

  • 周、秦、漢時期:右尊左卑
  • 皇親貴族稱作「右戚」,世家大族稱作「右族」或「右姓」。
  • 豪門世家居住於市區之右,平民百姓則居住於市區之左。

  • 東漢至隋唐兩宋時期:左尊右卑

    以左為尊 Play

  • 左僕射地位高於右僕射,左丞相高於右丞相。

  • 元朝:右尊左卑

  • 右丞相地位高於左丞相。

    以左為尊

  • 明朝至清朝:左尊右卑

  • 左為上尊,明清兩代沿用了五百餘年。

在外交場閤中,國際流行右尊左卑原則。

  • 主方座位在左,客方座位在右。
  • 客方國旗懸掛於右方,主方國旗懸掛於左方。

而在非涉外場閤中,中國仍遵照傳統禮儀左尊右卑

  • 會議或禮儀活動中,左方為尊。

座位排列上的尊卑規則

  • 兩人左右並列,左為陽、尊,右為陰、次。
  • 《易經》中記載:「男為陽,女為陰;左為陽,右為陰。」
  • 《史記》曾記載:「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 男尊女卑的觀念影響了封建社會的生活習慣,一般男左女右。

美國的外交禮儀

美國在外交禮儀方面有其特殊之處:

  • 接待貴賓時,將美國國旗掛在右方上位,客方國旗掛在左方。
  • 但在安排座位時,遵循國際慣例,將客方座位安排在右方。
  • 中美領導人會見時曾出現過禮賓安排上的尷尬情況。

禮儀中的尊位

  • 禮儀中的尊位取決於左右之別。
  • 我國傳統以左為尊,國際場合則以右為尊。
朝代 尊位 位置
周、秦、漢 市區之右
東漢-隋唐兩宋 左僕射、左丞相
元朝 右丞相
明朝-清朝 非涉外場合
國際 涉外場合

以左為尊:探尋東方文化中的禮序規範

緣起:以左為尊的文化意涵

在東方文化中,”以左為尊”的禮儀規範深植人心。這種以左為上的習俗源遠流長,體現了東方文化中對尊卑有序的重視和對禮儀禮節的講究。

古代典籍依據

  • 《禮記·少儀禮》:”君揖而右引之,主人揖而左相從之。”
  • 《周禮·天官·冢宰》:”王之左,太史。”

禮儀範例

在正式場合或社交活動中,”以左為尊”的原則體現在多種禮儀規範中。

座位安排

  • 主賓同桌:主賓應安排於主人的左側,以示尊重。
  • 會面洽談:發起者或級別較高者應坐在會面桌左側。
  • 會議廳堂:主位或發言人席通常設在會場左側。

站立會面

  • 受邀者或下屬應站在邀請者或上級的左側,以表示敬意。
  • 在迎接客人時,主人應站在客人的左側,引領其入內。
  • 在與人交談時,應保持左側靠前的站位,避免擋住對方的視野。

其他場合

場合 原則
行走同路 貴客或長者應走於左側。
上車下車 貴客或長者應先上車或先下車,且優先使用左側車門。
排隊候車 貴客或長者應優先使用隊列左側。

尊卑關係的體現

“以左為尊”的禮儀規範不僅是對禮節的講究,更是東方文化中尊卑關係的重要體現。左側代表著上位、尊貴、主導,而右側則代表著下位、謙虛、從屬。

文化影響

“以左為尊”的習俗對東方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 社會秩序:維持嚴格的尊卑等級,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 文化心理:培養尊賢敬老的社會風氣,塑造謙虛有禮的民族性格。
  • 藝術表現:在繪畫、雕塑和建築等藝術形式中,往往遵循”以左為尊”的構圖原則,體現人物的尊卑關係和畫面主題。

現代社會的應用

  • 外交場合
  • 商務洽談
  • 社交活動
  • 家庭聚餐

遵守”以左為尊”的禮儀規範,不僅展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和重視,也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明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