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的意思】以的意思 |

【以的意思】以的意思 |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

金文字形,象人。

本義:),。

——《説文》,。

——《小爾雅》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4) 使,令 [take]富國農,敵恃卒。

——《韓非子》(7) 認為,以為 [consider as ](9) 做,事 [do]教育事業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

——葉紹鈞《倪煥》(1) 原因,緣故 [reason](5) ,於 [in]——表示行動時間、處所或範圍(6) 從,, [from]——表示行動或變化起點於今,上以天子,下庶人,蔑有而仁者。

——《潛夫論》今長沙, 豫章往,水道多,行。

——《史記》(7) 如:以下(下;下層);以下人(下人;奴婢);繁調(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分為、要、中、簡四等。

如山東是,安徽是,山東到安徽,是繁調);郄視文(縫隙裏看雜色文采。

比喻見識)(2) 因為,於 [because of]——表示行為產生原因以中樂者,不知口體奉不若人。

——·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成以其小,。

——《聊齋志異·促織》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危託落。

——清· 袁枚《祭妹文》不以物喜,不以己。

——范仲淹《嶽陽樓記》(3) 如:以致(表示於上文説情況,引出了下文結果);人廢言(於人,其言論加以否定);以利累形(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理去官(舊指官員因原因卸任);噎廢食(於吃飯打噎,進食。

——《列子·湯問》(9) 做,事教育事業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

以的意思 Play

停止應做事情);辭害意(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並列關係一雞瞥來,徑進以啄。

——《聊齋志異·促織》(5) 則,那麼 [then]——表示條件關係戰而勝,以亡後。

——《戰國策》思厥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宋· 蘇洵《六國論》(1) 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界限(2) 加在句中,表示語氣或調整節奏我無酒,敖以遊。

——《詩·邶風》(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語氣夫晴蛉其小者,黃雀因是。

——《戰國策》(4) 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後綴。

如:可以;得以; 能以。

如:「禮待」、「身作則」。

《左傳·襄公十年》:「我辭禮矣,彼之。

」漢·王充《論衡·程材》:「洗洿泥者水,燔者火。

」仰賴、藉。

《韓非子·五蠹》:「富國農,敵恃卒。

」漢·王充《論衡·卜筮》:「欲知天,人事。

」認為。

如:「以為」。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孫,臧孫;告郈孫,郈孫可勸。

」唐·柳宗元〈裴中丞上裴相賀破東平狀〉:「竊以中興主,有命代臣。
以的意思

」可、能夠。

《詩經·齊風·猗嗟》:「四矢反兮,御亂兮。

」《孟子·滕文公下》:「大則王,小則霸。

」令、使。

《戰國策·秦策一》:「齊事王,使攻宋。

」因為、於。

《論語·衞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韓非子·喻老》:「千丈隄,蟻螻之穴潰。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

」《商君書·》:「禮法以時,制令各順其宜。

」、於。

《左傳·桓公二年》:「其弟千畝戰生,命曰成師。

」唐·柳宗元〈斷刑論〉:「賞以春夏而刑秋冬。

」(6) 藉;仗恃富國農,敵恃卒。

——《韓非子》(7) 認為,以為我日始出。

——《列子·湯問》(9) 做,事教育事業有意義,情願終身以之。

——葉紹鈞《倪煥》(1) 原因,緣故何其?有。

——《詩·邶風》(1) ,拿——表示對事物處置俱情告。

——《世説語·》刀劈狼。

——《聊齋志異·狼三則》(3) ,,憑——表示動作行為憑藉或前提。

猶言、何以謂文。

——《論語》殘年餘力。

——《列子·湯問》我酌油知。

——宋· 歐陽修《歸田錄》大中丞撫 吳者。

—— · 張溥《五人墓碑記》鄉人子謁餘。

——·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其智力。

——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5) ,於——表示行動時間、處所或範圍賞以春夏而刑秋冬。

——柳宗元《斷刑論》八月十三日斬於市。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餘以乾隆。

—— 清· 姚鼐《登泰山記》(6) 從,,——表示行動或變化起點於今,上以天子,下庶人,蔑有而仁者。

——《潛夫論》今長沙, 豫章往,水道多,行。

——《史記》(7) 如:以下(下;下層);以下人(下人;奴婢);繁調(清代府、州、縣缺,有繁有,分為、要、中、簡四等。

如山東是,安徽是,山東到安徽,是繁調);郄視文(縫隙裏看雜色文采。
以的意思

比喻見識)(2) 因為,於——表示行為產生原因民。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捕蛇獨存。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説》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

——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以中樂者,不知口體奉不若人。

——·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成以其小,。

——《聊齋志異·促織》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危託落。

——清· 袁枚《祭妹文》數諫故。

——《史記·陳涉世家》不以物喜,不以己。

——范仲淹《嶽陽樓記》(3) 如:以致(表示於上文説情況,引出了下文結果);人廢言(於人,其言論加以否定);以利累形(追求利祿而危害身體);以私害公(謂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理去官(舊指官員因原因卸任);噎廢食(於吃飯打噎,進食。

比喻受到挫折。

停止應做事情);辭害意(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4) 和,而——表示並列關係夷。

——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載以來。

——清· 周容《芋老人傳》一雞瞥來,徑進以啄。

——《聊齋志異·促織》(5) 則,那麼——表示條件關係戰而勝,以亡後。

——《戰國策》(6) 才思厥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宋· 蘇洵《六國論》以至於寸。

(4)及,連及。

以的意思 Play

延伸閱讀…

以的意思|漢典“以”字的基本解釋

以_百度百科

)——《後漢書·列女傳》(1) 方位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時間、方位、數量、質量、範圍之類界限日觀以西峯。

——清· 姚鼐《登泰山記》(2) 加在句中,表示語氣或調整節奏我無酒,敖以遊。

——《詩·邶風》(3)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語氣夫晴蛉其小者,黃雀因是。

——《戰國策》(4) 加在能願動詞後,類似詞後綴。

如:可以;得以; 能以暴者代替暴者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

以暴易暴,不知其非矣。

——《史記·伯夷列傳》(1)下半句話開頭,表示使下文説目的現説話些,以便聽懂你意思(2)有利於將在外,主令有所受,以便國家。

——《史記·魏公子列傳》(1)次序以次購物(2)某點以下次各位(3)其他俺家無以次人丁,要訪問李郎消息,個人。

——·湯顯祖《紫釵記》yǐ,拿,,將:一十。

苦為樂。

身作則。

鄰為壑。

訛傳訛。

以往鑑來。

,順,:時啓閉。

物類聚。

因為:人廢言。
以的意思

善小而不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

,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於:以待時機。

以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夢寐以求。

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界限:以前。

以內。

動詞後,類似詞後綴:可以。

得以。

“”,。

,甚:不以?及,連及:富以其鄰。

[①][yǐ][《廣韻》羊己切,上止,。

](1)任用;使用;運用。

(2)使。

(3)認為。

(4)及,連及。

延伸閱讀…

以-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以字的解釋-在線新華字典

(5)緣故;原因;道理。

(6)即,。

詳“以時”。

(7)代詞。

何,何處。

(8)代詞。

此,這。

(9)介詞。

拿;。

(10)介詞。

表示處置或主使。

猶言帶着、率領。

(11)介詞。

介紹論事標準。

猶言“……論”;“論……”。

(12)介詞。

表示動作行為憑藉或前提。

猶言、。

(13)介詞。

介紹具有身份或資格。

(14)介詞。

為。

(15)介詞。

;於。

(16)介詞。

;從。

(17)介詞。

與;。

(18)連詞。

表並列,於“和”。

(19)連詞。

表承接,於“而”。

(20)連詞。

表承接,於“則”。

(21)連詞。

表轉折,於“卻”。

(22)連詞。

因為,於。

(23)連詞。

因而;因此。

(24)連詞。

如,如果。

(25)助詞。

句中作用於一個音節,不表義。

(26)助詞。

1、,拿,,如如以少勝多;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界限,如以前;表示目的,如以待時機義。

字取名好不好?字取名常用字,寓意。

注意起名不能只看字,要結合八字起名吉祥。

去生辰八字起名>>
字人名庫中出現次數:192753次,於第一個字佔:81%,男孩名字佔47%,女孩名字佔:53%。